正文

第十七章 忍耐与坚韧(2)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据已故的格兰特(Grant)将军所述,在他环球旅行归来的路上,有人问他所看见的最令人注目的事情是什么。他立即答道:他所注目的最奇异的事情,是一个中国小商贩凭着强劲的竞争力逐出了一个犹太人。这个观察含有重大意义。犹太民族的品格,到这时已深为人知,他们已经获得了最令人惊愕的成就,但是犹太人在全人类毕竟只占一小部分。而另一方面的中国人却在地球总人口中占相当大比例。被中国人逐出的那个犹太人,或许与其他犹太人在本质方面没有什么不同。虽然竞争者在身份上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哪个犹太人与中国人竞争,其后果大概相似,因为实际上可以肯定,那个成功的中国人与其他几百万个可能处于相同机遇的中国人也无本质的不同。

中国人的耐久性是世界超群的。如前所述,一位中国学子默默地坚持投考,一年接一年,直到九十岁,临死前还在努力于科举进级。似乎不会得到报酬,也不可能有所成功,只是表明了他们自己超凡的坚韧性。这是中国人所具备的固有天性的一部分,类似鹿的飞跑速度,或是鹰的敏锐视力,从商店门口最卑贱的乞丐那里,也能观察到同样的品性。纵令屡次出现,他也是不受欢迎的来访者。但是他的耐性始终不衰,坚持不变地要索取最适度的报酬———一块铜板。

有这样一个阿拉伯人的故事,他的头巾被几个陌生人偷了,头巾是服装中的重要物件,失者迅速赶回部落墓地,坐在进口处。近处的人对他的行动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去追贼,他镇定而富有东方特色地回答:“他最终必定会到这里来!”这个夸张的故事,时常令人想到,这种消极的抵抗性,不仅存在于中国人的个人行为里,而且包含在政府的行动中。康熙皇帝长久而辉煌的统治从1662年延续到1723年,使他比任何一个亚洲君王都更著名。在他统治时期,一个称为“国姓父”(Koxinga)译者注:即郑成功,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他姓朱,所以在旧书记载中,或称他朱成功(《东南纪事》),或称“赐姓成功”(江日:《台湾外纪》),在国外则称“国姓爷”。的有爱国心的中国首领闻名于世,他在广东和福建两省沿海地区行动,到了政府军船无法对付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想出一个只图眼前安乐的权宜之计,命令沿海所有居民退回内地三十里,约合九英里,退到这一地点,旧王朝的维护者就无法再进行骚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