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危机(2)

爱情与人格:恋爱心理成长分析 作者:肖三蓉


1.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

此时儿童最为软弱,完全需要成人的照料,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大。当儿童哭或饿时,父母是否迅速及时出现或是否按计划行事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父母对儿童的养育方式的一贯性、可靠性和可预见性对于儿童形成基本信任感十分重要。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自我的希望品质是人际信任和健康人格的基础。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这也将有利于下一个阶段自主性的顺利发展。相反,如果儿童在第一阶段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和悲观,则更可能导致下一阶段产生消极的结果。

2.儿童期(1~3岁):自主VS羞怯和疑虑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在公共场合不干扰他人,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给家长增加了难度。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但是,家长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具有意志的儿童能够面对害羞和怀疑的境地,表现出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