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败是一种幻觉(5)

明日之神 作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要教这一部分(不能一蹴而就,而要贯穿整个学年),你可以设计一个典型范例,表现出资源已足够,以及从这一前提出发,一个人如何将快乐带给另一人。

富有想象力的老师可以编出一个迷人的故事—或启发孩子编出这样的故事。在故事当中,要让另一人感到快乐,就需要用到那种叫做“数字”的工具。老师可以将“问题”嵌入到自己的讲述中,然后邀请所有孩子在一起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老师创作的故事引人入胜,孩子们就乐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他们会利用任何可用的工具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学习利用工具是快乐的事情。

是的。这是一种方式,是的。想象力丰富的老师每天能发现几十种其他的方式。

孩子们将参与探索和体验生命概念,这时学习一种事实、一个等式、一种方法、一个公式,不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将它们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

是的,就是这样。你已经懂了。

“每位教师应首先是一位人类的教师,然后是一门学科的教师。”

的确如此。

我喜欢这种模式。我太喜欢它了。

但是,创造教育并非只是方法不同。它所教授的内容也有极大不同。

新灵性有一条早期的信息是: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所以创造教育会花很多时间开发孩子们的自然能力。

现在可是进入了危险地带。有些父母可不想听这些东西。

你们的社会将来会扩展其思维,会探索新的可能性。它不会一直困在昨日之神的恐惧与限制中。

不久后,冥想将成为学校日常课程的一部分(有些学校已经在这么做)。孩子们将被鼓励与他们的“第六感”接触,并训练、使用、扩展他们的直觉力。

我无法相信这个。我无法相信有学校会教这个,会教孩子们如何运用这种能量。

那是因为昨日之神是一位嫉妒的神,他不想让人们知道这种力量,更别说运用它们。

反之,明日之神将明确告诉人类,神赋予你们这些能力,就是要让你们去运用它们,没有丝毫的罪过。

就像性一样。

是的,就像作为另一大禁忌的性一样。

我们可以在这场对话中谈谈性吗?

我们可以谈,而且我们会谈到。

好极了。关于那个我有话要说。

我就知道你有话要说。

不过,现在还是接着谈“直觉力”吧。我们真的要在学校里教孩子们这些东西吗?

当然是的。为什么不?学校是孩子们了解生命的地方,对不对?而这是生命的一部分—一大部分。为什么你们要忽略它呢?

你知道的,他们确实说,目前我们只利用了大脑的很小一部分,或许还不到其全部能力的5%。但是,我们不愿意开启心智的惊人奇迹,因为害怕冒犯那位嫉妒和愤怒的神。

不过有个好消息,明日之神既不嫉妒也不愤怒。

他不会吗?

不会。

嗯—

所以,你们的孩子们将自由地关注那5%之外的东西,当他们开始探索另外95%或利用其中很小一部分时,他们所能做到的、所能知道的、所能体验到的将令你们惊讶异常。

创造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将孩子们带到这个门槛,并温柔地邀请他们跨过去。

有些孩子已经在那个地方了,尽管他们从未在学校接受过这种教育。目前这颗星球的各个角落正在涌现这样的孩子们,他们对生命有更高的觉醒和更广博的理解能力。

是的,这预示着人类即将来临的进化提升。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当下时刻有了更多的“临在感”,对其中蕴涵的种种机会更加开放。有些成人喜欢将这些年轻人称为“深蓝孩童”①。实际上,我就曾主演过一部这方面的电影,片名就是《深蓝孩童》。我和詹姆斯·特怀曼共同担任编剧,他还是执行制片人。影片的制片人和导演是斯蒂芬·西蒙,他制作的电影还有《美梦成真》、《时光倒流七十年》等。

这部影片引起大量关注的原因在于它提供的信息,即这些孩子可以改变人们的生命,而我们若能聆听他们,将从中受益。

“小孩子要牵引他们……”①

完全正确,但我现在有点嫉妒。我们这些大人呢?对我们来说太晚了吗?我们就不能接受一点“创造教育”吗?

你们当然可以。实际上,你们可以是提供这种教育的人。你们现在就可以开办新灵性学习班,每周或每两周把人们召集到一起,共同研究创造教育以后要教给孩子们的那些信息。

人们怎么做?那些东西他们甚至不懂,怎么去上课?

学习某种东西的最佳方式就是教授它。径直去做,去开办这种学习班。将它叫做新灵性非正式学习小组。走出去,买一些前面提到的书籍,然后围绕它们组织一种课程。给小组成员布置阅读作业,然后将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那些材料。

创造一种学习环境,让“老师”像“学生”一样进行研究探讨。你不必懂得了所有的一切才去教授它,你只需去了解更多,而且将你的成长过程与他人共享。

要记住,好老师的教学方式不是灌输,而是启发。

不是填鸭灌鹅,而是循循善诱。

好极了。这种说法更妙,完全正确。

因此,在你的学习小组里,你的工作是引导出他人的智慧,而非将你的智慧灌输给他人。要引导出他人的智慧,你需要一无所知。实际上,你认为你懂得越少,就会越好。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形式。很多人愿意共享新灵性的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这种方针组织学习小组。我们所需做的只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对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