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驻印军指挥部迁到兰姆珈基地(1)

中国远征军 作者:方知今


兰姆珈位于印度加尔各达西北二百余公里的比哈尔邦,是兰溪县的一个小镇。训练基地在村镇的南面,是英国人早年所建造。这里有二十多座大营房,内设三万多张单人床位,还有游泳池和电影院等附属设施。

一九四二年九月,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相继从阿萨姆邦力多开到兰姆珈训练基地,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改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也迁到兰姆珈基地。从此兰姆珈即成为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基地。

由于中国驻印军不断增加,营房床位远远不够需求,便在河边搭起一排排整齐的帐篷,雪白的帐篷里面有行军床和桌椅。对生活需求不高的中国官兵来讲,已经十分满足了。

在给养方面,由美国充分供应,服装一发就是几套,大皮靴、皮鞋、球鞋一发也是几双,生活用具样样丰富,食品方面除面包罐头外,还配给上好的大米、牛肉和蔬菜,香烟、水果和饮料也定量配给,可以说军营中样样都有,生活必需品不必到外面去购买。医疗卫生条件也极好,无论官兵生病都可得到及时治疗,病情稍重的,可以住院,这在国民党军队是很难办到的。所以官兵体质大大提高。

由于官兵们都意识到生活在异国他乡,所以官兵关系空前友好,看不到军官对士兵呵斥,更没有打骂现象,克扣粮饷的事也完全杜绝。官兵在一起有说有笑,无话不谈。这也是在国内的国民党军队中根本没有的现象。

由于官兵关系融洽,士兵们便能体会到军官们压抑的心情,同时也目睹那些美国教官、联络官那种不可一世的架式以及对他们的长官呼来挥去的态度。他们本来对洋人就反感,现在更有气了。但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替长官出头对抗美国佬,便用一种四川兵所谓的“涮坛子”的办法来“气”这些“洋长官”,他们在操场上装傻充愣,做些滑稽动作;又装做听不懂口令,做相反的动作。那些美国教官气得哇啦哇啦怪叫,士兵们便傻愣着直眨眼睛,闹了半天也纠正不过来。因为那些翻译官也明白士兵们故意捣乱,所以遇上这种场面都借故躲开了。最叫那些美国教官难堪的是:士兵们向他们“报告”,竟然像对哑巴说话那样,一面“啊巴,啊巴,啊巴啊巴”地嚷着,一面打手势,一开始那些美国教官急于交流意见,又受了感染,也下意识地跟着“啊巴,啊巴,啊巴啊巴”地连嚷带比画,随后他们醒悟过来了,觉得受了奇耻大辱,纷纷跑去找史迪威告状,表示“干不了这差事!”

史迪威有办法治官——遣送回国,却没有办法治这么多士兵,万般无奈,他只好请求中国军官到操场“协助”训练,遇有什么问题,也只能通过中国军官去传达。他的以美国军官取代中国军官的想法终于打消了。

在训练方面,美国军官的操场教练也没有什么新招,而且他们是不讲究拼人的,所以几乎不操练拼刺技术。而且其教练方法也比较单一,步兵就教步枪、冲锋枪的使用和射击,只有机枪射手才教练机枪,其他步兵几乎没有机会接近机枪,更不用说各种迫击炮了。这给尔后反攻战中造成了些困难:一旦机枪或各种火炮射手阵亡或负重伤,所遗下的兵器便没有人能顶替,而机枪和火炮是作战中最具威力的火器,失去这种火器就给步兵造成掩护的缺陷而要付出更多的伤亡。

只有在教练兵器的使用和装拆时,官兵们才有了劲头。因为美国提供的武器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新鲜、好奇,对这些武器发挥的巨大威力也惊叹不已。最使官兵们兴奋的,便是野外实弹射击。美国人提供的弹药似乎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美国教官们说:“干什么事都要不惜血本,好的射手就是用堆成山的弹壳训练出来的!”他们的理论是:“在训练中要多消耗弹药,在战场上就可以少消耗弹药而有效地消灭敌人。因为战场上弹药补充是困难的。”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

此外,为了准备反攻缅甸,还特别教练山地和丛林作战的战术,经常向模拟的山地和丛林敌人作攻防演习。这是特别辛苦的一种训练,这项训练不仅提高了中国驻印军山地和丛林作战的战术,而且也培养了耐力,为尔后反攻作战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印度的气候分为雨、热、风三季。到了雨季,虽不像缅甸那样终日大雨滂沱,但变化无常的天气也让人防不胜防。有时分明是晴朗的蓝天,忽然飞来一朵乌云,瞬间大雨倾盆。但过不多久,云过雨停,又是晴朗的天空。所以到了雨季,印度人出门就夹把伞。驻印军在吃了苦头以后,到了雨季也把军用雨衣随时带在身边。风季比较干燥,热季是中国官兵最难熬的季节,但无论如何,总比在缅甸要容易适应一些,这里没有众多的原始森林,不会受到可怕的虫蚁攻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