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借钱还债,背着污点做不了大事

大逆转:大败局之后的复活密码 作者:陈润


2001年初,“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史玉柱在消失3年之后重出江湖,或许有人猜得到巨人终将归来的结果,却没料到会以“还债”的方式从“烂尾楼”里爬出来。

2001年1月30日,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在《珠海特区报》打出收购珠海巨人大厦楼花的公告,表示愿以现金方式收购珠海巨人集团在内地发售的巨人大厦楼花,收购方式有两种: 一是以100%的价格收购,分两期支付,即现期支付40%,2001年底再支付60%;二是以70%的价格一次性收购,收购时间为1月31日至2月15日。

昔日的巨人大厦

消息一出,珠海乃至整个华南了解巨人败局的百姓都震动了。士安公司是干什么的?老板是谁?和史玉柱什么关系?如此急促而诡秘的还债公告,令不少持有巨人楼花的人心生疑惑,忐忑不安地来到收购现场。

这是位于珠海市石景山旅游度假中心的一处僻静院落,两男一女怀惴心事地端坐在角落里的几张桌子后面,如果不是墙上张贴着被放大的两个版本的收购合约,来人很有可能误以为此处是旅游咨询接待处,因为四周没有任何公司标志或宣传画册,也没有人主动宣讲。偶尔有好事者打听士安公司或史玉柱的近况,三人都缄默不语,面无表情。

神秘、安静的氛围令前来爆料的记者铩羽而归,只得拐弯跑到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了解信息,却也收效甚微,只知道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注册于2000年12月21日,注册资金50万元,法人代表并非史玉柱本人。这家公司注册还不到10天时间,难道真的是部下在史玉柱安排下为还债而仓促成立的?正当赶往珠海的记者为猜测到处找人求证时,史玉柱却于两天后在上海公开露面。

“‘士安公司’就是我的公司,是刚刚注册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还钱,还完钱以后,这个公司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史玉柱接受专访时说,“我们在准备还这笔钱时,考虑过两个方案,一是以珠海巨人集团名义还,二是以我史玉柱个人名义还。但是,我的律师说,这两个方案都行不通,都不能保证我筹措的15亿元人民币安全还给老百姓。因为,珠海巨人集团还有企业债务,而我是珠海巨人集团的法人代表。因此,新注册的‘士安公司’的法人代表不是我,目的只是为了保证把钱能顺利地还给老百姓。”

其实细心的人应该早就料到这是史玉柱所为。2000年10月,史玉柱在央视“对话”栏目现场就曾公开承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作为嘉宾、好友,冯仑和张树新当时也在现场,冯仑还总结说:“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英雄情结,这种英雄情结本身是年幼的一个表现,到80岁了,人就没有英雄情结。”

史玉柱十分崇拜毛泽东,伟人身上的崇高品质到他身上就演化成英雄情结,因此,他一定会以英雄的姿态重回商业舞台。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这么快,3个月就兑现“还债”的诺言。

然而,还债所需的现金高达15亿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短短3年时间里,从负数开始起步并已身败名裂的史玉柱究竟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钱?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在“借钱还债”,15亿元之中有11亿元是上海健特公司做“脑白金”的利润,余下4000万元是向上海绿谷集团吕松涛借的,这两笔钱都是以史玉柱的名义向公司或个人借的。此外,史玉柱已将投资5000万元的巨人集团办公楼作价2000万元、投资17亿元的巨人大厦工程作价1亿元以“债转股”形式或其他形式全部处理掉了。2001年2月15日,史玉柱的旧债全部清偿完毕,至此,他才算彻底摘掉“中国首负”的帽子。

对于史玉柱“借钱还债”的磊落风范,江湖人士赞不绝口。柳传志说:“摔了跟斗的人,甚至饿了肚子,知道钱有多金贵,拿到了这个钱以后,还想到先把该还的账还清,然后再重新起步。我觉得他就有做大事的这种潜质。”段永基认为:“史玉柱还钱表明了他做企业的诚信,表明了他做人的诚信。这对他未来的商业前途是一个非常高的回报投资。”两位江湖大哥在表扬时都同时提到“潜质”、“未来”这类表示高瞻远瞩的词语,透露出史玉柱“借钱还债”的背后并非只为摘“首负”帽子、炫耀英雄形象这么简单。

据与史玉柱交情深厚的策划人何学林分析,根据法律规定,巨人只要申请破产就可以不用还债,可这样史玉柱只能一辈子躲在幕后操作,一旦出来公众形象将一败涂地,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还债不仅让他扫除重新创业的障碍和心理阴影,还做了一个大广告,使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消息一夜间家喻户晓,极大地提高了他本人及其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何学林估计,由还债而引发的新闻报道,其广告价值超过1亿元,正好与史玉柱还债的数额相当。史玉柱本人也承认,除了道义和做人基本原则之外,还债还有一些现实考虑,至少到银行贷款时不会遭到质疑,甚至只需签上“史玉柱”三个字就能拿到贷款,无需抵押。

在时间选择上,史玉柱也颇费思量,在2001年1月以借钱还债的形式宣告东山再起,可谓意味深长。这是千载一遇的时刻,消亡与新生在同一瞬间交替,他希望新的巨人在欢呼声中与新世纪的朝阳一同升起,向一望无际的远方奔跑。正如惠特曼的诗所描绘的那样:“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无论你能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史玉柱或许望不穿空间、数不清时间,但他从来没有也不会放弃。

“借钱还债”的故事到此并未终结,至少“15亿元之中有11亿元是上海健特公司做‘脑白金’的利润”这句话值得探究。尽管后来“脑白金”成为家喻户晓的“送礼必备品”,但在当时仍然相当神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