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史中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代企业家群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是由村支书或能工巧匠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拓荒者,成功后他们总是谦虚地以“运气好”或“政策好”之类的说辞来淡化野蛮生长的艰辛历程。
何伯权也不例外: 他做过3年下乡知青,当过民办教师,在城镇卖过皮鞋,回机关当过镇团委书记,直到28岁调任镇制药厂当副厂长,他的人生履历才与企业有了直接联系。1989年,何伯权和四个伙伴拿着镇政府出资的95万元,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创办“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并与中山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医药学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出“乐百氏”乳酸奶。自当年6月1日上市后,这款被赋予“新一代人体高级天然保健饮品”概念的产品就迅速受到少年儿童和家长的欢迎,以致供不应求。到1992年,乐百氏产值已达8000万元;1993年,乐百氏成为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并在此后6年内持续稳坐全国市场占有率冠军宝座。
在全国七运会和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大放异彩的马家军无疑是1993年中国体育界的最大赢家。据《八小时之外》杂志介绍,马俊仁有一种能够让人迅速提高血色素、增强体能的祖传秘方,何伯权看到这篇文章后,等不及核实内容的真实性,他就决定北上沈阳,找马俊仁谈判。后者不无夸大地表态:“我的药方,有人出1000万元我也不一定卖。”何伯权不假思索地反问:“那我出1000万元你卖不卖?”后者爽快地答应了。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借助金点子大发其财的人不计其数。这份秘方被包装成“生命核能”这个充满现代气息和科学色彩的营养品后,深深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并引发了全国各地代理商竞相抢购“生命核能”各省独家经销权,惊心动魄的拍卖场面轮番上演: 第一场在湖南拍出50万元,第二场到西安变成200万元,第三场到江苏升至240万元……只拍完几个省市,何伯权就将1700万元代理费收入囊中。此时“生命核能”尚未投产,除去给马俊仁的1000万元,何伯权已净赚700万元。
在此后的几年内,何伯权一直致力于将企业推向规范化运作的轨道。1998年,在何伯权身上再次上演比1000万元买祖传秘方更疯狂的举动: 今日集团请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卡锡为企业“把脉”,以1200万元的天价换回了一份长达300页的咨询报告,何伯权认为物超所值,他说:“因为麦卡锡提供了一份《造就一个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领导者》的研究报告,它告诉了我们走向成功的很多条路。”
这是何伯权第一次以国外专业人士的经营视野来审视中国饮料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3年后乐百氏与达能的闪电联姻埋下了浓厚悲情色彩的伏笔。1999年,在宗庆后与达能携手3年之后的某一天,他邀请何伯权到香港半岛酒店谈一桩大买卖,等待何伯权的还有达能集团中国区总裁秦鹏。经过多轮谈判,2000年3月,法国达能与乐百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达能控股92%,小榄镇镇政府占5%,何伯权等5名创业者仅占3%。合资方式相当于达能购买乐百氏母公司股份,据说达能为此付出238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