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节:相濡以沫的快乐(2)

道德情操论 作者:(英)亚当·斯密


爱带来愉悦,恨产生不快。因此,我们希望朋友接受我们的友谊,但更渴望他们理解自己的愤慨。当我们身处顺境时,即使朋友很少关心我们,也可以得到原谅。但是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他们表现得无动于衷,就会让我们受不了。如果他们不领会我们的感激,也不会像不同情我们的怨恨那样惹得我们怒火中烧。与我们的朋友关系不错的人很少能得到我们的友谊,但是那些跟我们的对头接近的人很容易招致我们的敌意。即使我们对前者抱有成见,也很少向朋友抱怨,虽然偶尔会因此发生争吵。但是如果他们跟后者友好相处,我们就会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仗了。爱和快乐总是令人惬意,让我们内心满足,别无他求。悲痛和愤懑总是让我们耿耿于怀,没有同情我们就无法得到宽慰。

当一个人由于我们的同情而感到欣慰,由于得不到同情而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当然也很高兴献出自己的爱心,而当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会自责。我们不仅对成功人士表示祝贺,也会去安慰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如果我们可以和一个人肝胆相照,那么在同他交谈时我们得到的快乐,会远胜于偿还我们目睹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对他报以同情,即使因此而免于痛苦,我们也会为无力分担他的不幸而感到难过。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因为不幸而痛哭失声,而设身处地地考虑他的遭遇之后觉得自己不致如此,我们就会认为他小题大做,胆小怕事。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因为捡了一点小便宜就得意洋洋,我们也会瞧不起他,觉得他头脑发热。如果我们听到一个笑话觉得不过如此,而朋友却大笑不止,没了分寸,我们甚至会生气。我们的感情与别人是否-致能帮助我们判断其恰当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