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不一样的击鼓手(3)

请理解我 作者:(美)大卫·凯尔西


因此,一旦察觉出差异的存在,我们就会本能地将其纳入“缺陷”的范畴,并常常为此而苦恼不已--他们之所以会和我不一样,不是因为他们生病了,就是因为他们很愚蠢,再不就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坏人,他们丧失了心智--而绝不会想到,这些差异其实不过是自然界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所以,在我们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纠正他人的这些缺陷--至少对那些我们关心和在乎的人而言,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们的投入丝毫不亚于神话故事中呕心沥血只为雕刻出一座完美雕像的皮格马利翁。和皮格马利翁一样,我们参照自身,一丝不苟地对身边的每个人进行纠正和重塑。尽管我们也有瑕疵,但是在我们的眼中,自己就是那个最好的模板,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像“我”这样思考、感受、说话以及行动!还记得《窈窕淑女》(以肖伯纳的剧本《皮格马利翁》为基础改编的电影)中的那位语言学教授亨利·希金斯吗?面对卖花女伊莉莎·多莉特的诸多不雅言行,这位教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伊莉莎·多莉特就不能“像他那样”呢?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神话故事中的皮格马利翁最终成功地雕出了那具完美的女性雕塑,可我们的改造工程却只能以失败告终。依照我们自己的喜好去改变他人,这样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要求他人改变自己的本性,这无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好比橡树果扔进土里,长出来的只能是橡树,绝不会是松树,而狐狸也不会凭空变成猫头鹰一样。因此,在性格问题上,我们并不能套用以物易物的商业规律,妄图将自己的性格强加于他人。当然,有时候,我们也许的确会因为他人的劝说而改变自己。但是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改变只会约束我们的心性,扭曲我们的性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