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何进化而来(1)

不焦虑的活法 作者:(美)罗伯特·L·莱希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我们发展了所谓的“心理”。这并不是科学假说意义上的“理论”,它只是我们对世界的想法 更具体点说,就是我们对思想本身的看法。因为有了语言这样的概念工具,我们意识到,我们具有思想,我们能够进行“思考”这样的过程,我们同样具备猜想他人脑中想法的能力。(他们有什么目的?他们想要什么?)

动物,似乎就不具备感知其他动物心理状态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动物就没有情感,或是他们对其他生物没有反应。只要和猫狗一起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动物在回应情感方面异常敏感。

人类所独有的是,我们会有这样的意识:人类的其他个体可能会怎么想?会有何种感觉?这些想法和感觉对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影响?

我们有一个深层的认识是,我们的其他同伴有着自己的意愿、恐惧、需要和反应,因此,在与他人(我们的家人、族人,或是同种族的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对方的精神状态。

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受控于大脑的“眶额皮层”,这是大脑的高度发达区。当人类大脑这片区域受到病理损害的时候,人就会逐渐失去社会判断,不知道该如何去与他人交往。

这在自闭症患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的智力可能是完好无损的,但在理解他人心理状态方面却存在障碍。他们很难理解这样的概念:意图、欺骗、失望、渴望、希望、遗憾或是持久的动力。

在人类社会,这些概念是构成大多数人际关系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没有自闭症的小孩,在长大成人后,通常都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些概念,而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却不能。

通过进化心理学,我们可以重新演绎人类心理的形成之路。人类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其他动物相比)都处于孤助无援的状态,这也是驱动人类进化的一个因素。即便是现在,孩子们在少年时代以前仍不完全具备成人的“功能”。而集体抚养孩子,能比单个母亲或父亲提供更好的照顾,如提供更多的补给品、更好的保护和教育机会等。(话说过来,年幼时就父母双亡,部落不得不担负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这样的共同抚育方式,需要大量我们称之为“社会关注”的东西 具备养育的本能,关心他人的想法,同情别人的感受,在意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这些养育孩子所必需的特性让我们成为更具社会敏感性的动物。

这只是众多促使我们进行集体合作的事情中的一件。在人类早期拓展其生物版图时,是逐渐增加的部族,而非个体,铸就了其在自然界的成功。狩猎,采集食物,躲避有毒植物和动物,抵御天敌,寻找适合的栖息地 所有这些活动更多是靠集体行动,这就需要更大量的集体交流。那些更适应这种协作生活的个体,得以存活和延续基因。这对我们的大脑发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被写入了“合作”程序。一个运作良好的集体,在商量应对各种原始危险时,比由敌对个体组成的部落能更好地达成一致。

对部落来说,一个善于交际的成员比那些好战的、不合群或是不关心集体利益的人要有用得多。因此,我们合作的本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与生俱来的 它,保证了我们的生存。

语言的出现加快了这个过程的发展,以至于到后来,学习和使用语言成了人类的天性。使用语言,是我们适应环境的一大优势。如今,我们可以有效地分享各种信息,比如去哪里割草、哪里有食物,或是怎样躲避危险的肉食动物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