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仅是个人要设定目标。公司、社区,乃至整个国家,都要设定目标。国家在经历巨大变革的时候,往往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来促进变革,他号召人民追随他和他的思想。在20世纪的前半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毛泽东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领袖。”
“啊,爸爸……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我有点羞愧地问。温迪说共产主义非常糟糕,所以我不得不问。爸爸并没有生气。
“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对共产主义的真正含义并不太关心,”他说,“共产主义不是中国的产物。共产主义诞生自一个梦想,一幅完美的图景。我们称之为‘理想’。它可以一直追溯到‘财产共有’,指的是犹太人和早期基督教团体里的爱与分享。这是一个社会的理想,就是说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物品都是共有的。当时是罗马帝国时期,人民使用的是拉丁语。拉丁语里的‘社区’是分享的意思。我们并不意外地发现,关于‘分享’的现代理想的一位主要创始人,是一个重要的德国犹太拉比世家的儿子:卡尔·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者。
“马克思相信,财产共有的人们-共产主义者-若想获得成功,就要取消财产私有,包括土地、工厂、机器等。这一切只有在整个社会的思想都转变之后才能实现。马克思的理想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所有人在社会上都是平等的,所有物品都属于人民,所有人从中受益。”
“大家都喜欢那样吗?”我问。
爸爸摇了摇头。“新中国成立前,也就是1949年以前,中国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大量金钱和土地,大多数人都在为他们劳动。这些人叫做地主。穷人们热爱毛主席,是因为他们希望在他的领导下,能够战胜他们痛恨的三样东西。首先是帝国主义-意味着被外国占领。第二是封建主义-大部分人都在做奴仆。这意味着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从属于地主的,几乎没有自由。第三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结合。人民希望最终为共同的利益来工作。”
“但是没收一个人的房子实际上是不是并不公平呢?是不是他们也没收了奶奶的房子?”
“是的,”爸爸说,“那时中国完全没有私有制。”
“太可怕了!”
“也对也不对,”爸爸说,“当然很可怕,因为没有了真正的公正。但是在无产阶级看来,人们多少年来饥寒交迫,无力养活自己和子孙,似乎这是唯一正确的事。”
我设想自己身处那个年代。坐在奶奶的家里,我不禁想象着我们被赶出家门那无助、愤怒和绝望的一幕。我想问问爸爸我们家族经历了什么,但是现在我不敢打断他。
“不只是这样,”爸爸继续说,“将房屋和产业没收充公没有带来共产党期望的结果。一切并没有按分享理论预测的那样运转。在长期的革命和阶级斗争中,该理论实践层面的知识太缺乏了。怎样生产足够的食物?从大的方面说,怎样治理一个国家?政府中很少有人真正懂经济。所有商业都是国有的,不论一个人的贡献大小,所有人都平均分配。这导致几乎所有人都一无所有。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我迫不及待地问:“我们家也一无所有了吗?爷爷奶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