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节: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0)

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尔·威特(Karl Witte)著


卡尔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之后要去探索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

事实上,卡尔幼年时的学习都是在这种充满无穷乐趣的状态中进行的。为此,我衷心感谢上帝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美妙而丰富的大自然,也衷心感谢那些为卡尔的学习提供帮助的善心人士。

我坚持与儿子的地位平等

有人认为,在幼儿阶段,孩子只对玩耍感兴趣,这纯粹是一派胡言。事实上,幼儿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起就已经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而,我发现大多数父母不仅不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他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随随便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

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在压抑孩子的究理精神。要知道,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如果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究理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相信这种状况是每个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在现实中,正是他们自己使孩子的潜在能力枯死,到孩子上了学才大惊小怪地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糟糕呢!"这些父母只知道一味埋怨孩子,却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过反省。

还有一些父母,不但不耐心地培养孩子的究理精神还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孩子,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成天只会胡乱瞎想。他们不是随便地敷衍应付就是以长辈的权威武断地命令孩子,甚至让孩子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种做法更是错上加错。

我的一位表兄就是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那个可怜的孩子一天比一天糟糕,到后来变得完全不像是一个健康的孩子,甚至心理也变得不健全。

这个孩子起初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经常缠着父亲问这问那。可是,父亲并没有把他的奇思异想放在眼里,总是随便说点什么应付他。在孩子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提出疑问时,这位父亲总这样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快去玩你的吧,别来烦我。"

虽然多次遭到父亲粗暴的拒绝,孩子天性中的究理精神仍然没有泯灭,还是一次一次地向父亲求助,希望能从父亲那儿得到某些疑问的答案。

有一次,孩子问父亲:"爸爸,为什么太阳和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而从西边落下去呢?"

父亲回答:"问这个干什么?它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孩子又问:"我想它们之所以这样一定有什么原因。"

父亲不耐烦地说:"没有什么原因,它们就是那样的。你没事管这么多做什么?"

孩子说:"可是,我想弄明白……"

或许这位父亲认为孩子太烦人,便大声地向孩子吼道:"你怎么这么讨厌?你不用弄明白,我说它们本来就是那样的,这还不够吗?"

我想,这种回答是所有孩子都无法接受的,从此以后,这个孩子不再向父亲问任何问题,只是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发呆。

据我后来所知,这个孩子上大学之后不但反应迟钝,还变成了一个逆来顺受的人。

这样的人事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让我们做一个试验,假如对某个人施行催眠术,给他一种所谓消极的幻觉暗示,那么他就会连眼前的人和物都看不到。如果我们的教育是这种催眠术式的教育,那将多么可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决不能使孩子陷入这种消极的幻觉状态中。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像亚当和夏娃那样,仅仅满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着身体的情况下过快乐的天堂生活。为此,我决不能让儿子成为精神上的盲目乐观主义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