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节: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5)

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尔·威特(Karl Witte)著


光参观还只是这类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参观归来,我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由于有这一功课要完成,儿子在参观中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我或者导游的介绍与讲解。这样一来效果就更为显著,儿子能记住更多的东西。

儿子3岁以后,我不再局限于哈勒地方,开始领着他到各方周游。5岁时,儿子就已经在我的陪伴下,几乎周游了德国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我们既登山,也去游览名胜;既去寻找古迹,也去凭吊古战场,还参观了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和教堂。回到旅馆后,我就让儿子把所看到的一切写信告知他的母亲和熟人。回到家后,他还要向亲人们口头讲解旅途见闻和切身体会。

6岁时,儿子已经成了洛赫附近最见多识广的孩子了。他的见识甚至超过很多大人。人们在地理、历史方面有什么想知道的都去问他,或者想听听其他地方的奇闻异事的,也会来找卡尔。后来儿子干脆写了一本游记,将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全部写了下来,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有人说我这样做不值得,是不必要的浪费,那些钱不如用来给孩子买书收获更大;还有人说如果我不是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就不会弄到后来连儿子上大学的费用也负担不起。虽然我只是个穷牧师,收入微薄,为了能有出门的旅费,全家人都得省吃俭用,旅行时也只能住最差的旅馆,但我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从不后悔。

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吝惜体力和金钱。为了向儿子公开魔术的秘密,我就曾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类似这样的事情还非常多。儿子生长在内陆地区,但他总在书中看到对大海、大洋的描述。他很喜欢看这一类的书,在看了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的传记以及《马可·波罗游记》这些书以后,他非常想去看看大海。于是,我就带他去了地中海海岸。平生第一次看到大海,儿子兴奋极了。我们在那里拾贝壳,采集海藻,拾水母和海星等。我对他讲述了这些海产品以及海底生物们的各种知识,他对神奇的海底世界十分向往。我们又在沙滩上做各种游戏,比如堆山、凿河、开湖、垒岬、修湾、筑岛和封岛等等。要使孩子形成地理概念,海边真是最有利的地方。我把地球仪带到海边,告诉他地中海就在这里,越过地中海就能到达非洲,非洲大陆的两边是太平洋和大西洋,越过太平洋就可以像马可·波罗那样到达中国,而越过大西洋就可以像哥伦布那样到达美洲。就这样,儿子逐步了解了地球的概念,学会了世界地理。

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根据我的经验,读万卷书远远比不上行万里路,现实世界能教给我们的,永远比书本能教给我们的更多、更丰富、更生动。

玩出儿子的各种能力

通过对儿子的教育,我发现玩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玩之中可以逐步开发孩子的智力。

儿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力都是通过游戏玩出来的。智力游戏就是这种玩的重要方式。

在对卡尔的教育里,我将知识融入他的游戏之中,把着眼点放在认识事物、传授和巩固知识上。儿子通过这些游戏,自然会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像"哪儿错了?""什么动物吃什么?"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我还通过游戏训练他的正确发音,让他准确地说出一些常见的同义词、反义词,很快地丰富词汇。像"动物怎么叫"或让他"指出相同颜色的物品"、"说出正反词"等就是属于这类语言训练的游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