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有风雨也有阳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掌控每一次抉择的全过程:在抉择前“重重”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
——李开复
李开复认为人生就是这样一场有风雨与阳光的游戏,遇到
风雨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思考。上述引言中提到的“重重”思考,李开复解释说,要培养客观、精准的判断力。每一个重要的抉择可能都与你自己的前途密切相关,当你在抉择和判断时,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要避免自己的主观倾向影响判断的精准和客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实施起来却很容易自我迷惑。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客观、精准的抉择呢?李开复给大家提供3 个建议:
第一、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成一张“利弊对照表”。
在利弊对照表中写出每个因素的利益和弊端,然后借助该表客观地分析,哪些因素对你来说最为重要?这些因素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和理想?当你面前摆了这样一张客观而详尽的利弊对照表时,主观因素就不容易影响你的判断力了。
讲到这里时,李开复举了自身经历的一件事来作为例子:
1998 年时,我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回中国建立研究院,在美国创业办公司。当我问到许多朋友,有没有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回中国时,他们每一个人都说:“当然不愿意,只有中国聪明的人到美国,哪有美国聪明的人回到中国?”如果我是个容易被影响,不冷静客观的人,当时可能就决定不回中国了。
为了更客观地判断哪一条道路最符合我的价值观和理想,我列出了一张利弊对照表:
回中国工作
利:影响中国青年的机会 拥有自己的公司 实现父亲的遗愿 有长期承诺的公司
弊:朋友不看好中国 降低职位 薪水风险 投资的压力 搬家的麻烦
在美国创业
利:最好的研究环境 可能获得大笔财富 不必搬家 不必听人指使
弊:有倒闭的风险 没有中国经验关系 工作时间很长 我没有“创业”欲望
借助这样一份利弊对照表,我很快就做出了客观而明智的决定——回中国工作。因为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后,回中国工作最能发挥我自身的特长,也最符合我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
第二、学会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
李开复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没必要认为,某种选择的成功概率一定是100% 或0。反之,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对于发生概率小的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不要等到事情成功的概率达到100% 时才去做,因为即便做成了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做概率分析时,可以列出“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打算”, 以帮助自己综合考量。在这个环节,李开复是这样举例的:
回中国建立研究院的工作,我有100% 的把握,可以把研究院办得与其他任何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究院一样好——这是最坏的打算;我有40% 的把握,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来——这是最好的可能。用这样的方法考虑到两个极端后,我马上就会明白,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我和公司也可以坦然接受。因此,我选择回中国工作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第三、当自己不确定时,学会谋之于众。
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好的。那些更有经验的人可以用他们多年的积累为我们指引方向,那些聪明绝顶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智商启发我们的思路,那些懂得人际关系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情商帮助我们有效沟通。
当你询问他人意见时,可以随身携带上面提到的“利弊对照表”,与对方一起分析、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他人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你的主观描述影响他人。当然,你也必须明白,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自己,即便你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你也不可以就此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像
不可替代
冷静、迅速地做出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讲效率、处理问题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如果你犹豫不决,只会让上司不快,会给上司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下次重要的机会可能就轮不到你了。
面对批评或责难,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并且要让对方知道,你已收到他的信息,不卑不亢让自己看起来自信又稳重,从而赢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