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哪里有激情,就到哪里去

像李开复一样不可替代 作者:童媛媛


 

拿破仑·希尔说过:“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拿破仑·希尔之所以为激情赋予如此高的意义,跟母亲曾经的教诲有很大的关系。拿破仑·希尔的母亲曾对他说,“世界从来就有美丽和兴奋存在,她本身就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你必须要对她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情。” 

激情是源自人内心的一种动力。有了激情也就能调动行为的主动,行为的主动又能影响心态进一步成熟,而心态的成熟能够教人认清生活和工作的本质意义,从而让人以更大的激情面对生活和工作,于是在激情的推动下,一个良性循环就形成了。激情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及激励一个领导者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

激情和人类的关系,就好像是内燃机和火车头的关系,它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比较完美的总经理就是那些知道怎样鼓舞他的追随者产生激情、发挥激情的人。

安德鲁·卡内基说:“有两种人不会成功:一种是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第二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 

激情能够调动行为的主动,同样道理,行为的主动亦能保持激情的燃烧。职场当中,只要我们具备一种积极主动做事的心态,每天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我们就能在工作中争取到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进步和认可,而这进步和认可对激情无疑是一种助燃剂。

比尔·盖茨在被问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员工是什么样时,他也强调了这样一条: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只有怀着宗教般的激情去投入工作,才能在这股内心动力的驱动下获得成就。

这么看来,李开复真的是从骨子里就具备成功的潜质。激情就是甘愿冒风险——真的想游泳就别站在岸上。不敢下水的人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李开复就是一个敢于冒险的“游泳健将”。

1998 年夏,李开复开始着手准备回中国成立研究院。很多人听说李开复要在中国做一个世界一流的研究院,都毫不留情地显露出不屑。“在中国随便拉几个人,只不过是微软的小玩具。”他们说。

一些好心人劝李开复打消回国的念头:别回去了,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哪能找到那么多高水平的博士啊,你得手把手地教他们,到时候你就知道有多累了!他们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他们都觉得李开复疯了,如同堂吉诃德,满怀理想,却注定要失败。

可越是这样,创造奇迹的渴望就越强烈,激情一旦燃烧起来就无法遏制。李开复掰着手指数,在雷德蒙研究院,40 岁以下的研究员中,华人差不多占了10%,在硅谷,这个比例会更高,大概有20%。他开始不停地往微软总部跑,打听哪些人有回国的意愿。每天回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给人发邮件,说服人家回国开办研究院。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华裔的员工都不愿回国创业,因为安定下来的华裔工程师们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生活,极少有人愿意放弃眼前的一切回到国内。而且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只是个比公司副总裁低一个级别的职位,所以,对他们来讲,回国创建这个研究院机会成本太高,不值得冒风险。

李开复没有说什么,他依然坚持回国。李开复后来回忆,每被拒绝一次,他都要在心里强化一次“我是对的”,他认为只要找到5 个一流的资深研究员,就一定能打造出亚洲最好、世界知名的研究院。即便没有一个资深研究员来,也可以做一个中国最好的外企研究院,再做亚洲第一,两三年做不成,就做10 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11 月5 日,微软中国研究院终于在李开复找到微软软件测试经理陈宏刚和资深软件工程师凌小宁这两位他真正需要的人才后正式宣布成立。这个当时只有3 个人的小团队当天迎来了300 多位嘉宾,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著名大学校长。以后的日子里,微软中国研究院让李开复办得风生水起,微软的人不得不为这位“堂吉诃德”喝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