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8)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 作者:高敏


 

7扬长长善,引导学生发挥特长

【原典】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释义】

子路问孔子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是承认人的特殊才能的存在的,这里的“知”、“不欲”、“勇”和“艺”,就说明他了解到了臧武仲等人各具不同的特长,并且顺应他们的天赋而发展他们的特殊才能,最终培养出贤人七十二。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需要知识全面、能力出众的高技术人才,也同样需要具有某种特长的专业人才。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育模式却采用了“齐步走”的做法,追求平均分、合格率、升学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科”的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

培养学生特长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园丁,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体现差异发展,注重对学生特长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特长,首先要了解学生有哪种特长,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着重培养。要了解学生的特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①做一个有心人,不要轻易错过每一件能发现学生特长的小事。

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甚至要学会从他们的缺点中找到优点。

③通过与学生一起生活、学习、玩耍的方式,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长。

④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些能反映出学生个性特长的测试或活动卡,以此来发现学生的特长。

⑤让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些能反映出自身智力特征的活动,表现出他们的特长。

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团体组织及其活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

⑦尽量收集齐备全班学生的个体信息,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一旦发现某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苗头”后,老师要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使其转变为真正的特长。

首先,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尽量在集体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掌握程度,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好的发展。

其次,设置一些活动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及各种兴趣特长小组,这可以为教师实现学生个性特长的差异发展提供载体,也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现自身特长的差异发展提供载体。

第三,要注意不断地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特色。鼓励是最有效的,使学生走向成功的方法。有这样一个同学,他的整体作文水平并不很突出,但他的说明文却写得特别好,原因是他特别善于观察,他小学的时候就曾经因为一篇观察蚂蚁的文章而获得过全国一等奖。到高中以后,他的语文教师就引导他由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而去观察生活进而思考生活,并不断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同样可以写好其他体裁的文章。在语文教师不断的鼓励下,他原先只善于写说明文的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变,不仅高考作文得了满分,进入大学后很快又有多篇小说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报刊上发表。

第四,要促进学生特长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评判自身特长的价值,如果过分夸大特长,则容易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思想,结果可能就会毁了他的前程。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电脑,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他多次参加计算机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本省赛区的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然而,原本可大有前途的他,却逐渐沉迷于电脑而完全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结果在高考中一败涂地,失去了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第五,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帮助学生特长的进一步发展,如安排名师指点,组织外出参观或参加特长夏令营等。

成功有时需要的只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翘板”而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特长的健康发展,无疑就是替他们找到了这块“翘板”。

当然,特长培养不能急功近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因此学生特长的培养切忌拔苗助长,不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最容易走入的误区之一。能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固然是好事,但特长培养最终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上产生更大的动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