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把话说好”(1)

冯德全28年早教理念与方法:让孩子快乐成才 作者:冯德全


金新华

问:我的女儿六七个月时就会喊爸爸妈妈了,可是现在已经一岁零两个月了还是只会喊爸爸妈妈,走路也不太稳。我想问问有什么办法来帮帮她。

答:一岁多一点的宝宝正在学走路,大多数走不稳,这是正常的,到了一岁半时才会走稳走好。

关于语言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宝宝在一岁多就开口说一些词语或简单句,但也有些宝宝一岁多了还不会说话,或者只能叫出原来就会叫的“爸爸”“妈妈”几个词,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学说话要比学走路、吃饭难得多,因为说话需要口腔和脸部五十多块肌肉一起在大脑的指挥下协调运动来完成。而且每个宝宝都有自己语言发展的特点,在开始说话的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语言发展相对迟一些的宝宝,并不一定会影响他将来运用语言的能力。只要不是说话过分延迟,就不必担心。

你现在可以经常用一些词语如“吃饭”“出去玩”“坐好”“睡觉”等和孩子交流,并伴以动作,促使她在大脑中积累、记忆、整合一定的词汇,这些词汇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语言脱口而出,令大人感到惊喜。

问:我女儿两岁零两个月了,最近却突然出现口吃的现象,同一句话原来说得很流利,也很清楚,可是现在憋半天才能说出一句话。这是正常现象吗?是何原因引起的呢?如何纠正?等待回复!

答:口吃的表现为语言不流畅、阻塞和重复。一遇到孩子出现口吃的现象,家长往往都非常着急,担心孩子改正不过来,并对此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了解孩子的口吃原因后,家长就不必顾虑了。幼儿口吃有几下几种原因。

(1)处于语言发育阶段。在幼儿期偶尔出现的口吃是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一般而言,从两三岁开始的整个幼儿阶段,孩子词汇量增多,他很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要求,有时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由于语言发育不成熟,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发展的速度,于是出现口吃现象。这在两三岁和5~7岁阶段更为常见。

(2)精神紧张。如果在孩子学说话阶段,父母一看到孩子出现发音不准、语法错误等现象就急于纠正,而且态度过于严厉,或是由于其他原因经常斥责孩子,使孩子在与大人讲活时精神高度紧张,伴随而来的就是发声器官的紧张,从而导致口吃。口吃的孩子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越容易结巴,而且越迫切纠正口吃越严重。

(3)无意模仿。孩子周围有口吃的人,孩子无意中会受到影响,并常常以学口吃为乐。对这种现象家长必须教育孩子不要学口吃人讲话的样子。

一般情况下,口吃不需要特殊的纠治也会逐渐转为正常,家长不要显得太焦虑,应多给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说话环境。孩子说话时,不要催促,也不要急于纠正他的错音,要耐心地等孩子把话说完。另外,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背儿歌、读韵文、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克服口吃的毛病。多数孩子的口吃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会逐步得到纠正。

问:我的儿子一岁零九个月了,可怎么也不开口讲话,连喝水都打手势。其实他已会说不少两个字的词了。他情绪好的时候我逼迫他讲,他就会说一点。有时他自己也咿呀的嘟噜,但我听不懂。儿子其实能听懂我说的很多话,我让他帮忙拿东西,他都会拿给我,但就不开口讲话。如果我逼他说“喝水”或“水”才给他水喝,那他就会哭,边哭边摇头。金老师,您说我该怎样引导他开口讲话呢?

答:您孩子一岁零九个月,说会许多两个字的词,说明他的语言发展还是很正常的,因为两岁以内的孩子其语言的特征就是以字或词代替句子,同时正向不完整的简单句过渡,如“妈妈抱”“狗狗跑”等;另外一个语言特点就是对大人的话能够理解、听懂,有要求时喜欢用手来表示。此阶段大人要善于引导孩子首先多说出字和词,然后再说不完整的简单句,两岁以后再说出完整的简单句。我建议您:

第一,仍然坚持宝宝有需求时,要教他用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做法,哪怕是说出一个词语也好。如果他能这样做,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否则不要太容易就让他满足。要让孩子慢慢明白:只有说出话来,大人才会最快地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不逼他讲话,那么孩子就总是懒得讲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刚开始“逼”他讲话,能说出一个字或一个词,如“吃”“玩”“球”“出去”等,就应鼓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