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心中的“好时光”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有一次,我参加儿子家长会,学校从另一个学校请来了一位研究学生心理的专家给家长上课。她说有个学生问她:老师,中国以前真的有过“文化大革命”?她说有啊。学生说:不可能吧,开玩笑吧,你们成人骗我们吧。她说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学生说:我妈妈讲那时候整整一个班不到假期全都放假了,整个学校也放假了,不上课,不写作业,坐着火车想去哪就去哪,还到农村去学农,到工厂去学工,一天啥也不想,不写作业,也不挨老师训。老师,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绝对不可能。心理老师告诉孩子们:当年“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的情况。学生说:老师,你们那一代人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你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光。老师,下一次“文化大革命”什么时候来呀?

那个专家告诫大家:你们一定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动向,要是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就来不及了。

其实,孩子这样说就是对学习反感了,老师与家长就应该寻找孩子反感的原因,而不是强硬地压迫孩子继续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学习。

人之所以为人,最大的特点是生来就爱探索爱学习,而且有比其他动物强得多的学习能力。如果学习的过程不是让人痛苦和烦恼的,就没有孩子不爱学习。现在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实际上,这是由于现实中的学习方法没有与孩子精神愉悦的需求相对应。咱们得想一想:孩子天生最喜欢唱歌,却不爱上音乐课;最喜欢画画,却不爱上美术课;甚至语文呀、数学呀都不能提,一提就反胃……这是为什么?

有个学画的孩子,名叫齐思源。那孩子上小学之前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可是上了中学,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脸色灰黄灰黄,样子挺可怜的。

有一天我问他:齐思源,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呀?齐思源一脸愁苦地说:老师,我都快累死了,累得不想活了。我问周末是不是也累?他说:更累,作业多得做不过来。我说怎么回事?周末也有那么多作业?告诉老师,都有什么作业?齐思源说:不算英语、数学,光语文,就布置了两篇作文、100个词、5篇古文。100个词每个要抄写5遍解释5遍,5篇古文每篇也抄5遍。我说词抄写1遍可以了,抄写5遍也能说通,为什么还要解释5遍?他说那是为了加强记忆。

我听了真是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我琢磨着,这个老师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老师辛苦,但是周末还有休息的时间,但孩子呢,每天天不亮就去上学,中午睡不上午觉做作业,晚上作业做到十一二点甚至半夜一两点钟,就连周末也不得休息。

这样的方式哪个孩子能受得了?这样下去他们的学习能好吗?身体能健康吗?齐思源说:老师,我太害怕抄课文了,一想起就恶心,就想吐。老师一不满意了就让我们抄课文,发现桌子里有一点碎纸片就罚抄课文,迟到了也要抄课文,抄不好就不收,还得重抄。我太害怕了,有时作业实在写不完,只好装病在家里写。

我听了非常难受。我说齐思源,既然功课这样忙,你就把画画停了,这样还能休息一下。他说老师,千万别停我的画画,我一星期只有这么一次快乐,要是不画画了,活着还有啥意思呢?我问他的考试情况,他说上小学时他是班里尖子生,所以考上了重点初中。这次期中考试,数学120分的卷子,考了60分;英语,也是120分的卷子,考了90分。我问语文考了多少,他只说很低,但不肯说出具体的分数。我想大概太低了,不好意思说。

齐思源说他早就痛恨学习了。他说:李老师,我的敌人是学习。你听听,学习已经成了他的敌人了,这样的孩子能学好吗?

这让我想起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讲教育,进教室的时候抱着一只母鸡,听众都莫名其妙,不知道老先生要干什么。只见他不说一句话,把鸡放在讲桌上,按住鸡头,掰开鸡嘴,抓了一把米强行喂给鸡吃,无论怎么喂它也不吃。之后,他放开鸡,离开一段距离,那只鸡吃了起来。陶行知这才开始了演讲,他说教育跟喂鸡一个原理,如果强迫孩子去学,他是不愿学的;如果放手,不但愿学,还学得很好。

齐思源的妈妈,是我的朋友,所以孩子的情况我非常清楚。在齐思源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上一个一流的中学使了不少劲。据我的了解,有些名声越响的学校或许对孩子的发展越不利,尽可能不要让孩子上那种学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