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饮食胎教(3)

问答式胎教百科 作者:菅波


铁在人体微量元素中的含量最高,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矿物质,参与运送氧,将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

女性怀孕后血容量增加,而血浆的增加量远远大于红细胞的增加量,因而血液相对稀释,形成妊娠生理性贫血。孕期女性对铁的需求量增加,除满足血容量增加对铁的需求外,尚需贮存相当数量的铁,以备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造成的损失,避免产后贫血。另外,胎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制造血液和肌肉组织需要一定量的铁外,还需要在肝脏中贮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之内的消耗。因为母乳、牛奶中的铁含量均很低,所以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基本消耗自己肝脏中所贮存的铁。

如果孕妈妈缺铁,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在我国,这一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有的地区达到50%左右。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心慌气短、躁动不安、耳鸣、头晕、怕冷等。

孕妈妈在整个孕期约需1000毫克铁(比非孕女性增加15%~20%),其中胎宝宝需铁400~500毫克,胎盘需铁60~100毫克,子宫需铁40~50毫克,母体血红蛋白增多需铁400~500毫克,分娩失血需铁100~200毫克。

此外,如果在怀孕期间膳食补充的铁量不足,往往会出现毛发变脆、脱落、注意力分散、脸色苍白等现象。为此,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铁供给量为18毫克。孕妈妈要严守这一标准,防止缺铁症状的发生,以便为胎宝宝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一般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而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高。值得关注的是牛奶为贫铁食物,蛋类中铁的吸收率也较低。为了防止缺铁,孕妈妈在日常膳食中应多吃动物肝脏、肉类、血和鱼类。此外,一些铁强化食品,如强化铁的食盐、奶粉也要多吃一些。

富含铁的动物性食物有猪腰、猪肝、猪血、牛腰、羊肾、鸡肝、虾米、鸡肫、海蜇等。植物食物有黑木耳、海带、桂圆、黄豆、油豆腐、银耳、芹菜、荠菜等。

铜参与核糖核酸和酶的制造,是组成细胞核的重要部分,促进大脑、骨骼和结缔组织的发育,从而完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铜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心脏和脑中,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发挥代谢作用,使这些器官免受氧化物的伤害。铜可以加速铁的运转,促成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毛发和皮肤的色素需求,可有效防止血管、骨质疏松以及皮肤病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胎宝宝的骨骼生长、皮肤更新及产妇的伤口愈合。

此外,孕前缺铜会造成不孕症,孕期缺铜会使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发生障碍,从而使胎宝宝出现脑萎缩、骨骼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和贫血等。缺铜还会导致早产,严重的还会造成胎宝宝先天畸形。

在膳食中,海产品和动物肝脏含铜量较高,其中牡蛎含量最高,虾、贝类、鲑鱼、海带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铜。其次,谷物、大豆及豆制品,以及干果类、西兰花、萝卜、圆白菜、大蒜、扁豆等也含有铜。

锌被誉为“生命的火花”,对维持人体生长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怀孕早期缺锌,会导致新生儿产生缺陷,如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及尿道下裂、睾丸发育不良(如隐睾)、骨骼及肾脏畸形、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等。

因此,孕妈妈对锌的需求量很大,一方面可以提高免疫力,利于生产,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另一方面又可保证胎宝宝正常发育,使胎宝宝的肌肉有弹性,性器官发育完善。锌可以避免胎宝宝出生后食欲不振、味觉能力低下、发育迟缓并降低侏儒症的发生概率。合理补充锌可降低畸形儿、早产儿、死产儿的产生概率,维持宝宝健康的生命体征。

膳食中锌的摄入量受食物来源、种类的影响。牡蛎含锌量最高,其他海味和肉类次之。具体来说,以下食物含锌比较高:黑芝麻、油面筋、白糯米、黄豆、毛豆、紫菜、猪心、猪排、猪蹄膀、猪腿肉、猪肝、猪舌、羊肉、鸭肉、鸡蛋、鲫鱼、河蟹、海蟹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