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1)

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作者:陈果夫


立春

立春前七日,各级官员整理积案,视情节轻重对囚徒减免刑罚,怜悯抚恤。

前一日,黎明在东郊迎春,车马、旗帜、服饰都用青色。

举行各种娱乐活动,以及骑马、蹴鞠等比赛。

立春当天,五更之后,天亮以前,儿童开始起床,相互呼叫:“卖春困。”

黎明,地方官员率领当地农夫祭祀神农,祀毕,亲自下田耕种。

农户敲打长秧鼓,检查农具。

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为汤,用来沐浴。

养蜂人整理养蜂用具,准备割蜜、分封。

吃春饼生菜,就着小葱吃酒,吃红萝卜。烧樟叶,烧煮茶叶。

儿童塑土牛,贴“宜春”二字于门,踢毽子、拔河。

本日适宜行嫁娶以及冠礼。

开始赏梅。梅花、宝珠茶、山茶、铁杆海棠、瑞香、报春、木瓜等上市。

[立春]

大寒过后第十五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北,太阳黄经315度,本日春气开始降临,是四时开端,所以称作“立春”。

[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古人把农事叫做“春事”,农忙叫做“春忙”。《书传》:“冬寒无事,并入室处,春事既起,丁庄就功。”黄庭坚有诗写道:“田园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因此,说到耕地,也应该称为“春耕”。我国是农业国家,对于节令,极为重视。“迎春”的礼仪,在古代官方颁布的规章制度里,有着明文规定,到东汉明帝时,逐渐完善,后世把它列入祀典。地方上的官员也要举行迎春典礼,时间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间,则更是铺张盛大,十分热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劝农务耕,注重生产,一方面示人以珍惜韶光,不要辜负一年之中的最好季节。

[春神]

春神一名青帝,《尚书纬》说:“春为东帝,又为青帝。”草木入春以来,颜色开始变青,由此引伸,植物的茂盛状况,可称为“青青”。《诗经》有“绿竹青青。”迎春时的车旗和服饰,都应使用青色。《汉书·郊祀志》:“迎春祭青帝勾芒,青车旗服,歌青阳,舞云翘,立青幡,百官衣皆青,郡国县官,下至令史,服青帻。”汉武帝之后,五行阴阳学说开始盛行,认为东方属木,南方属火,中央属土,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分行四时,各有其德,也各有一定不变的方位,因而以五帝相配:(一)中央黄帝,以黄灵后土等配之。(二)东方帝太皥,以青灵勾芒等配之。(三)南方炎帝,以赤灵祝融等配之。(四)西方帝少皥,以白灵蓐收等配之。(五)北方帝颛顼,以黑灵玄冥等配之。对于五帝的祭祀,各于四季的开头以及立秋以前第十八日,举行郊祭的礼仪。《周礼·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到了清朝,只保留立春之前的祭祀,即“迎春”。春天属木,位于东方,日出于东,滋育万物,所以“迎春”的祭祀礼是在东郊。祭祀的神灵为太皥、伏羲以及勾芒。伏羲曾教导人们佃渔畜牧,养家畜用以充实厨房,从而免除了打猎的辛劳,以木德著称,号为“春皇”。勾芒就是传说中春神的名字,代表春天的发育气象,由于春的盛德在木,所以把专司木运的神灵,叫做勾芒。《月令》:“春月其神勾芒。”《白虎通》:“芒之为官,萌也,物始生也。”

[矜恤缓刑]

我国古代在立春之前,均有对囚徒减免刑罚、怜悯抚恤的行为。《礼记·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汉朝文帝、章帝、明帝时,经常下诏,抚恤囚犯,减免刑罚,救济鳏寡孤独。例如章帝元和二年,曾经下诏三公:“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古人认为,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开始生长,如果唯独人类除外,便不合情理,所以《礼记·郊特牲》有:“春飨孤子。”《春秋繁露·治水五行》有:“立春出轻繁,去拘留,除桎梏,开闭阖,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独。”都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