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5)

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作者:陈果夫


陈百戏,驰夜禁,游文庙,结灯社,射文虎。

少年试武艺。儿童跳鬼、迎巧灯、扮杂戏,燃放烟花爆竹。

卖艺人舞狮,或表演其所擅长的其他技艺。

晚上出龙灯,燃放烟花爆竹。如果有多年不生育的人,龙灯到家门口时,作“麒麟送子”表演。

准备明日食用的元宵。

[试灯]

因为上元有张灯的习俗,所以叫做“灯夕”,又名“元宵节”。本日为灯节第一天,故名“试灯”。我国的制灯工艺,古时就已十分发达。每到元宵,各色花灯精奇百出,形态多样。有人物,例如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东坡夜游、嫦娥奔月之类;也有花果,例如荷花、栀子、葡萄、瓜、藕、牡丹、柿子、橘子之类;还有禽兽百族,如鹿、鹤、龙、马、猴、凤、金鱼、兔、鲤、蛙、虾等。最奇巧的,则有玻璃球、云母屏、水晶帘、万眼罗、走马、画舫、龙舟、亭台、楼阁、冰灯、雪花灯等。除此之外,还有在花灯上绘画工笔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历史小说。有的花灯是相互关联的一套,例如十二月花神灯、三十六行灯之类。更有用竹子编成河流九曲的形状,建成规模庞大的迷宫,行人从正门进入,扶老携幼,必须按规矩拐弯,否则迷不得出,名叫“黄河灯”。花灯品目繁多,实难枚举。所用材料,则为楮纱罗绸、竹丝、玻璃、明角、鱼骨、通草、麦楷等。旧时的豪门大家,时常耗费巨资恭请名手制作全套演义的纱灯,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挂在墙上,任人欣赏。江苏梅里、浙江菱湖,灯彩的精巧,驰誉全国。至于三齐的玻璃珠,云南的丝料,丹阳的上耀丝,金陵的夹纱、羊角,杭州的羊皮,燕地的云母球屏,维扬的蛇皮锦,江北的纱雪,都以特殊的灯艺著称。较大的城市,每到灯夕,商贾便汇聚市集,贩卖花灯百货,号曰“灯市”。

[陈百戏]

百戏就是古代的散乐,使身怀奇技异能的人,各显其艺,如角扺、走索、吞刀、吐火之类。根据《后汉书·张骞传》中的记载,百戏原本由西域传入,在秦汉时就已十分发达。《史记·李斯传》中提到,秦二世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后汉书》有:“罢鱼龙蔓延百戏。”张衡《西京赋》云:“临回望之广场,呈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撞,冲狭鹫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可以看出百戏自古繁盛。唐朝宝历二年九月,皇上观百戏于宣和殿,三日而罢。在宋朝,除明堂、郊祀、宣赦、大朝会、圣节、官府公筵、府第宴会之外,元宵前后,也有百戏,演出极为盛大。《宋史·礼志》说:“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路台,教坊陈百戏。”在古代,以百戏为生的人,都是拖儿带女,在街坊桥巷表演,从而求得房钱、酒钱。百戏品目繁多,有踢瓶、弄盌、踢罄、踢缸、踢钟、弄花钱、弄花鼓、槌踢笔墨、壁上睡、虚空挂香炉、弄花球儿、拶筑球、弄斗、打硬、教虫蚁、弄熊、藏人、烧火、藏剑、吃针、射弩、端亲背、锁壶瓶、钱包儿、撮米酒、撮放生、立金鸡、草索上走、装神装、索上担水、过刀门、过圈子、斫刀、老牌以及各种皮影戏、傀儡戏等。南宋理宗淳祏以后,根据《梦梁录》,当时艺术高超的人,有包喜、陆寿、施半仙、金宝、金时好、宋德、徐彦、沈兴、赵安、陆胜、包寿等。清朝末年,每逢庙会、神仙诞辰、节令以及其他重要嘉会,江湖卖艺之人便纷至杳来,琳宫梵宇,旷地表演,朝集暮散。灯节除舞龙灯之外,当然也应有百工杂戏,各出心裁,如秧歌、高跷、花船、狮子、灯车等。

[放夜]

在过去,元宵前后,金吾驰禁,官放灯假,纵民游观。凡是官府、私宅、寺观、庙宇,均各自垂挂花灯。箫歌喧阗,百货竞陈,火花炽焰,士女杂织,往往通宵达旦,堪称全国民众的狂欢节。《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夜驰,前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