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7)

中华风俗历:活在岁时记里的传统中国 作者:陈果夫


澶水滚成,如桃核大,即江南所称汤圆者。”浙西吴兴等地方,如果有人家娶新妇,则筛粉做成圆子宴客。本日搓粉制成元宵,预备次日清晨煮食。

上元 正灯

早起吃元宵。

在古代,本日举行乡饮酒礼。

设上元宴。有宗祠的,全族在祠堂宴饮。团体组织的宴饮,叫做“元宵会”。

晚上万人空巷,出街游玩,手提灯笼,或放河灯。期间前往亲戚邻里家中,畅叙情谊。

农家用芦花作火把,长尺余,往来照耀田间。

儿童跳绳、放烧火。女子纪念紫姑,或者做七姑娘戏。

本日适宜嫁娶。

[正灯]

正月十五为元夜,一名“元宵”,又名“上元”。唐朝以正月、七月、十月这三个月的十五日为“三元”。道家以天、地、水为三官,称上元为天官赐福之日。本日张灯最为盛大,所以叫“正灯”。

[吃元宵]

早起吃元宵,取团团圆圆的吉祥含义。

[乡饮酒礼]

古代乡学,三年完成学业,毕业时考察学生的德行以及道义,选择其中贤能的人推荐给诸侯。此时,乡大夫要作为主人,设宴款待,称为“乡饮酒礼”,也就是后来科举时代的“宾兴”。《仪礼》中有《乡饮酒礼》的篇目。唐朝开元六年颁行乡饮酒礼的制度于天下县令,并规定在每年冬季的第二个月举行。明朝各个州县,每年正月望日,也就是正月十五日,以及十月朔日,也就是初一,在明伦堂举行。在清朝,据《清会典》????P50:“每岁由各州县遴访绅士之年高德邵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监抚,举行乡饮酒礼,再将所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部,称为乡饮耆宾。”如果乡饮过后,即将入仕的学子有犯错的,就会将他的名号报告上去,由上面除名,不再录用,同时将当时举行乡饮酒礼的官员议处,时间也是在上元以及十月初一。至于座次的安排制度,是以年高功德昭著的人为上座,年高而朴实厚重的其次。曾经犯法的,不许干预良善之位,违者论罪。如果有人喧闹失礼,司正,监礼者,应该以礼责之。如果宴会在府里举行,主席的位置应当为知府,在州为知州,在县为知县。如果没有正职官员,则以两名辅佐的副职官员替代,坐在东南位。大宾是辞官归隐的官员,位于西北。僎宾选择乡里年高有德的人作为代表,位于东北。介宾是年龄稍低的长者,位于西南。二宾是宾即将入仕的学子中稍次的???,位于宾、主、介、僎的后面。除宾、僎之外,其余宾客按年龄列坐,或者按资排辈,官员则按官职排位???。司正通常由掌管教化的官员担任,主要任务是扬觯以罚,也就是举起酒杯,处罚礼数错误的人。赞礼者则是老成的生员充当。以上做法,在于序长幼,论贤良,别奸顽,敦敬让,制度十分严格。

[上元宴]

元宵节设宴,在家的,叫做“元宵酒”,如果是团体举行,则称“元宵会”,或者“春茗会”、“灯山会”。一般叫做“上元宴”,或者“灯宴”。浙江平阳等地,寺庙也常常悬灯击鼓开办宴会,名为“闹灯酒”。

[放河灯]

把花灯放入河流,随水流动,叫做“河灯”,也叫“水灯”。宋朝以来,凡元宵、七夕、中元以及中秋,都有放水灯的习俗,这也是傍水人家最喜欢做的事。《续文献通考》载:“明洪武五年正月十四日,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水灯万枝,十五日夜半竣事”。

[逛灯]

本日元夕,灯火最盛,水陆张灯,红绿缤纷。人们趁此良宵佳节,前往亲戚邻里家中探望,畅叙情谊,俗称为“逻灯”,北方叫做“逛灯”。《京都风俗志》所述当时元宵前后北京盛况为:“凡通衢委巷,灯先星布珠悬,皎如白昼,喧阗彻旦。人家铺肆,筵乐歌唱,市食则蜜食、糖果、花生、瓜子诸品果蓏。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 逛灯 。车马塞途,几无寸隙。茶楼则低唱高歌,酒市则飞觞醉月。笙簧鼓乐,喝彩狂呼。斯时声音鼎沸、月色灯光,而人不觉为夜也。”清朝施闰章《元夕诗》:“燕台夜永鼓逢了,蜡炬金樽烂漫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