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宗羲(2)

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 作者:张在军


他认为教与学若不“著实”,不讲求“真见”、“真行”,也就谈不上学用一致,“经世致用”了。

首先重视经验,注意“实行”。他认为人的学问来自于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人从来没有天生的“良知”。知识的多少、德行的好坏,不决定于先天的所谓“良知”,而取决于后天的勤奋学习。学习知识的过程就如同人们按一定的规矩去操作,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生巧,即“规矩则巧生,巧即在规矩之中,犹上达即在下学之中”,故学者的知识技能,完全是通过实践学习而获得的。

其次,他认为“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累而成者”,“夫圣学之难,不特造之者难,知之者亦难,其微言大义,苟非功夫积久,不能见本体”。他要求学者不仅要注重“凿矿求金,剖石取玉”的直接经验的积累,而且还要重视“无本可据”的间接经验的积累,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懈。

第三,他认为,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要想获得真知,还必须深思穷源,即通过深思熟虑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黄宗羲反对“生吞活剥”、“填压空舱”和一味追求“聚敛”前人思想资料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只有自己对学习材料的深思熟虑,才能掌握其“精髓”,从而获得“不失其秩”的理。黄宗羲提倡“知疑”精神。他认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为“觉悟之机”。他说,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疑到不疑,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切到知之真切的认识过程,因此善于治学者,多从阙疑开始,进而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