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利益观:服务宗旨是准则,三家利益要分清

领导者36观 作者:傅治平


一、现实中对待利益的四种态度

在河南临颍县南街村的村民小区楼房墙外,写着这样的大标语:大公无私是圣人,先公后私是贤人,公私兼顾是好人,损公肥私是恶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现实中人们在利益关系中的四种利益观,或者说面对利益所表现出来的四种思想态度:

第一,“损公肥私”。这种态度最不可取,也必然受到社会唾弃。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仍然有一些人做着这种事情。如马路上的下水道井盖被人偷的事情,如在众目睽睽下损坏公共场所的东西,如把公家的小物品随手拿回家……当然,最大的损公肥私,便是一些领导者以权谋私,占据领导岗位的有利位置,利用掌握大量公共资源的优势,为个人谋私利。什么公车私用,什么公款吃喝,什么借公务的名义给私人配备各种生活用品……因此,领导者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必须杜绝哪怕是最小的以权谋私行为,不要蹈入“损公肥私”的境地,不要试图占公家一点儿的便宜。因为,领导者的损公肥私行为,不仅损害个人形象,而且给党的形象带来损害,“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就是这个意思。

实际中对待“损公肥私”的认识,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大多数人所厌恶的损公肥私者,其所作所为往往都是些十分明显的事情,如前面提到的偷井盖的事情即是。而那些变着法儿损公肥私的事儿,却可能被某些人津津乐道。社会上曾经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还有干部拿大家,不拿白不拿。”例如,如果随便对哪一个人说其“损公肥私”,他一定会说你污蔑他,甚至跟你急。可你要是说单位里某个领导“小小地”违反了一次财务规定,给弟兄们谋了点儿小福利,你看他还跟你急吗?这样的损公肥私,单位上的人都会乐颠颠地接受,而且谁都不认为这有什么错。这种情况下,如果站出来一位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搅了大家的“好事”,此时大家会把他(她)当英雄看,还是当“灾星”看呢?再如,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吃回扣”现象,本是一种损公肥私行为,但在相当一部分人心目中成了理所当然。因此,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首先必须界定损公肥私的具体内涵,绝不能让一些损公肥私的行为披上合理的外衣。

第二,“公私兼顾”。在一项调查中,有接近70%的人持赞同公私兼顾的观点。这说明社会大众比较认同这样的利益观,也认为这样的利益观是比较合理的。这种利益观,既不过分强调公家利益而抹杀个人的利益需求,也不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而不顾及公家利益,在保证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也能保证私人利益的实现。“公私兼顾”里的“私”,不是自私自利、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私”,而是指个人应有的正当利益。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公私兼顾呢?

社会上曾经流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一句话,可视为公私兼顾的最好途径。其实,在“群众性”或“广泛性”这个要求层面上,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每个人摆正利益创造与索取的先后位置,最终兼顾到个人所需要的利益。

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利益观,实际上是对公私利益有了一种更为明确的认识。即认识到公共的利益中包含着私人利益,每个人为他人谋利益的时候,也在为自己谋利益。或者说 “我”为人人谋取的利益中,都包含有个人利益的一分子。

要做到公私兼顾,必须注重利益的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能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次序颠倒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过去有一首歌曲叫《幸福不会从天降》,歌里唱道“樱桃好吃树难栽”,如果大家都想先吃樱桃而不先栽树,那樱桃从何而来呢?既然“公中有私”,不先创造公共利益,又怎来私人利益?只有我为人人,才会获得人人为我的结果。

第三,“先公后私”。先公后私,即先以公事为重,然后再考虑私事。《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说:“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在封建社会,把“先公后私”作为为官之大忠。各级领导者必须具备这样的境界,任何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公众的利益。社会是一个由多重利益关系组成的群体,个人与集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作为领导者,要管理好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的多重利益关系,而不能首先考虑到个人利益。事实上,在社会利益上公与私相比、集体与个人相比,公共的、集体的利益不能不占首位,不能不占主导地位。因为这个公的集体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集体,没有这个集体,人们的个人利益就没有保证。所以,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公共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就是要先公后私。

在先公后私的境界里,我们还得避免一个误区,即把“公”狭隘地理解为一个小集体、一个地区,而极力地维护自己单位与地区的利益。在现实中出现的小集团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对“公”的误解。相当多的人还是从心眼里认为,国家利益离自己太远了些,领导给小团体捞点儿,自己也能分一点儿才是最实惠的。实际上,在整个国家利益里,小集体与地区的利益相对而言成了“私”,领导者必须有大局观念、整体观念,把本单位与本地区的利益,放到国家利益里去权衡、去取舍,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先公后私的境界。

第四,“大公无私”。在一定条件下,为了“公”——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必须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牺牲个人的一切。这种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是我们党历来对党员的要求。

现代领导者要做到大公无私,关键要在权力的运用上下工夫,要用权力谋“公利”,不能用权力牟私利;要做到行不逾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要自觉淡泊名利,努力实现高尚的人生价值,坚持把个人理想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