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团队孵化器(3)

创业在微软:微软亚洲工程院成长启示 作者:许凤婷


由于早期人手不足,所以尽管每个项目都很紧急,但大家都有“不分彼此”的共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达到最佳资源配置。

就这样,梁文杰被“借”到了Exchange项目组,没想到,这一“借”就是六年。

为了让这个从总部“要”来的第一个项目一炮打响,工程院从各个团队抽调人手支援。很快,姚国材就组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团队,其中既有微软的员工,也有来自国内合作伙伴的人手,连兵带将一共8个人。但是,姚国材发现,除了他的顶头上司林斌和他自己有Exchange的开发经验,其他的人都是新手。另外,团队里还有一名“外援”——刚从总部回来的测试经理陈天。由于当时测试人员尤为欠乏,陈天和有限的几个手下无法专职服务于某一个项目,只能分别对它们进行支持。

Exchange团队的8个年轻人很快熟络起来。他们在以后的3个月中几乎是不间断地工作,有的人甚至生病了还坚持工作。在开发项目之余,姚国材还要对招上来的新手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限于技术,还包括提高新员工的沟通能力和英语水平。

初出茅庐的梁文杰加入Exchange项目之后,才发现这个项目的领导者姚国材比他还要紧张。

姚国材从总部拿着项目过来时,只买了一张单程机票,作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无论成不成功,我都不会回总部了。”

然而,这个项目组的成员们很快发现,他们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来自时间的紧迫——虽然工程院成立已经一年了,但仍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项目开发流程。

“一开始我们就像手工作坊,对质量的管理停留在概念阶段,并不是很系统。”回忆起加入工程院之初的经历,梁文杰和他的伙伴们既兴奋,但也有些迷茫:“关键是不光要把代码写出来,还要搭建开发流程。”

幸而,姚国材是有备而来的。他从总部拿来了一份“How to”文档(指引手册),里面详细地对开发流程作出了指引。在总部,这可是项目开发人员的“法宝”,新手们可以按照这份手册按部就班地工作。

但是,由于资源、环境的差异,虽然手持“指引手册”,工程院也不可能照搬总部的做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