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念篇(20)

优等生必备的学习法则 作者:徐志刚


据报载,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的学生田晓菲,6岁多开始写诗,8、9岁就读完《红楼梦》。陈景润中学时期就学过《微积分》、《达尔物理学》、《高等代数引论》等大学的书。美国的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9岁入高中,14岁入哈佛大学,18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人的大脑潜能巨大,即使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只用到大脑潜能的10%,一般人,用到5%就不得了了。超前学习是智慧的表现,问题是如何去超。

2) 超前学习的科学根据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Cyxomjnhcknn)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门科目(当然未必是学校开设的)可以进行超前学习。这种见解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接受水平不一样,但这种接受不完全是以年龄为标准的。每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加德纳(Howard Gordner)把人的智能分为七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和最弱的智能领域。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语文好,数学不行;有的人学习成绩好,体育不行。因为个人的7个智能不是平均分配的,有弱有强。所以,你文科好,说明语言智能强,可以在这方面超前学习;你理科好,何必在你不喜欢的英语上跟别人比呢?你体育好,那就在这方面发展,为什么要跟别人去比拼语文、数学呢?超出个奥运冠军来不就行了吗?其实这种超前只是对其他此项智能不强的同学而言的,对你来说,不是超前,是正符合需要,而如果跟大家一起前进,对你而言则是一种浪费。课堂上,你早就会的知识,老师还在讲,真是浪费你的时间,但是老师不可能为你一个人设计教学进度,他要照顾到大多数人,这也正是班级教学不如一对一的个别教学的表现之一。

3) 超前学习的效果好

所谓超前学习法,便是利用空余时间,把将来要学的内容,通过记忆、背诵、习题、质疑等步骤先学习起来。与预习不同,预习只是预先看看课本,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超前学习不是预习,而是学习,要学会。

上海市竹园中学黄炜青同学,便是这一学习方法的受益者,初三刚学化学时,一时难以掌握,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运用了许多方法都收效甚微。偶尔有一次,他用一周时间先将以后要学的内容学了一遍,发现效果很好。从而总结出一套"超前"学习法。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点。

①先将课本从头至尾看一遍,了解一下大概的内容,然后配合参考书,逐章进行学习。②将每章中需要熟记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分子式摘录在小本子上,逐条逐条地背诵。③每天无需太多的时间,背上一条概念,2~3条方程式,5~6个分子式就够了。再根据参考书上的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学习。④如遇到不理解之处,便做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着重听讲。等到一章全部学完后,再将会做的习题做一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