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惠王 下(2)

圣王之道《孟子》 作者:张加才


【原文】

[2.2]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②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③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释】

① 囿(yòu):畜养禽兽的园地。

② 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

③ 阱(jǐng):防御、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

【译文】

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的园林各七十里见方,有这事吗?”

孟子回答说:“史书上是这么写的。”

齐宣王说:“有那么大吗?”

孟子说:“百姓还觉得太小呢!”

齐宣王说:“我的园林四十里见方,老百姓就觉得太大,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说:“文王的园林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去得,打鸟逮兔的去得,这是与百姓共同享用它。百姓觉得它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我初到齐国边境时,先打听清了齐国的重要禁令,然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国都关内有一处各四十里见方的园林,要是有人杀了里边的麋鹿,就按杀了人一样处置。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地方就成了一个城中陷阱,百姓觉得它大,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

【品评】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

万事应以百姓利益为重,大小本身不是问题核心。

什么是大,怎样算小?价值评价往往没有绝对的标准。价值评价尺度的确定,与评价者本身的立场紧密相关。与百姓共同享用它,百姓觉得它小;不与百姓共同享用它,百姓觉得它大。大小本身不是问题核心,关键看与百姓根本利益是否相一致。

【原文】

[2.3]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①,文王事昆夷②。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③,勾践事吴④。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⑤。’”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⑥,爰⑦整其旅,以遏徂莒⑧,以笃周祜⑨,以对于天下。⑩’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注释】

① 葛:商的邻国。汤事葛:《滕文公下》(6.5)讨论较为详尽。

② 昆夷:也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③ 太王事獯(xūn)鬻(yù):本篇(2.15)有详叙。太王:指周部族首领古公亶(dàn)父。獯鬻:即猃狁(xiǎn yǔn),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即本篇(2.15)的“狄人”。

④ 勾践事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向吴求和,自己做吴王的马前卒,卧薪尝胆,后来灭了吴国。

⑤ 引诗见《诗经 周颂 我将》,内容为祭祀上天和文王。

⑥ 王,指周文王。赫,发怒的样子。

⑦ 爰:于是。

⑧ 遏:阻止。徂(cú):往。莒(jǔ):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莒县一带。

⑨ 笃:深厚,丰厚。祜(hù):福。

  引诗见《诗经 大雅 皇矣》,主要颂扬文王伐崇、伐密的功绩。

  见《尚书 泰誓》。

   一人:指商纣王。

   衡:通“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