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新民(1)

止于至善《大学-中庸》 作者:刘成有


【原文】

汤①之《盘铭》②曰:“苟③日新④,日日新,又日新⑤。”

【注释】

① 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国君。

② 盘:盥洗或沐浴时用的托盘。铭:古代青铜器皿上镌刻的纪事、颂德、申戒等的文字。

③ 苟:如果。一说为诚敬的意思。

④ 新:在此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沐浴以去除身体的污垢,二是指人反省其心以去除精神、道德上的瑕疵。

⑤ 日、日日、又日:每天都不间断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盥洗、沐浴的青铜器皿上刻着这样的箴言:“如果能够一天做到弃旧图新,那就应该在新的基础上,天天不断去除旧的东西,一刻也不要间断。”

【品评】

古代所说的“盘”,是盛水的器具,它的造型特点是圆形浅腹、圆足、有耳,是盥洗、沐浴时用的托盘。沐浴,或三日,或五日,但盥洗,却是每天的必修课。成汤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的箴言刻在盘上,就是为了能时刻提醒自己要弃旧图新,不仅要洗去身体上的污垢,更要去除心灵上的尘埃。每个人都应该不间断地进行德性的修养,日积月累,向着至善的目标前进,最终积成大德。不进则退,万事都是这样。在德性的修养中,每一天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就像每天沐浴时洗去身体上的污垢一样。荡涤心灵,去除心中的各种私欲,恢复心灵的自由,使自己永远于尘世间保持着那份精神上的洁净,从而焕发出全新的精神面貌。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儒家在道德上的追求是没有限制、没有止境的。仅仅只有自己到达了弃旧图新,那是不够的。真正的目的是教化万民,积极向善,从而实现全天下日日新,人人新。尽管如此,个人的道德修养,毕竟是最基础的工作。

本节初引成汤《盘铭》中的警句,主要彰显的就是君王个人“修身”过程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价值。这句引文,不仅验证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基本判断,而且又从圣人修身的角度说明了“明明德”与“新民”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这句引文,在解释“新”字含义的同时,又把《大学》开篇的三纲领融入了对“新民”的诠释之中。

【原文】

《康诰》曰:“作①新民②。”

【注释】

① 作:“鼓之舞之之谓作”,所以有激励、振作、兴起的意思。

② 新民:使民新,激励人移风易俗、弃旧图新,颇有“刷新国民道德”的意味。

【译文】

《康诰》中说:“要激励鼓舞人们弃旧图新。”

【品评】 

“作新民”也是《康诰》中周公对其弟弟、成王对其叔叔康叔的训诫。原文这样写道:“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康叔的使命就是要协助周天子保护好封地的殷商百姓,并且还要用自己的德性修养体现出天命的变化,让殷商百姓接受新的天命,用新王朝的道德、规范改变殷商旧民的风俗习惯。殷商百姓以前虽为不善,但若能从新为善,为人君者就应当设法去鼓舞振作他们,使之欢喜踊跃,乐于为善。因此,作为高居上位的人,不但要修养好自己的德性,还要激励鼓舞他的臣民弃旧图新,一心向善。这当然属于“新民”的“外王”事业。引文在“苟日新”的基础上再引述“作新民”,突出了“自新”与“新民”之间的本末、先后关系。

人不应该停留在过去,不应该仅仅继承前人的优秀的文化和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创新。今天对于昨天来说,是新的;现实对于历史来说,同样也是全新的。因此,应当与时俱进,一天一个新变化。随着时代和现实的变化而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紧紧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一个人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一个民族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

【原文】

《诗》①曰:“周②虽旧邦③,其命④维新⑤。”

【注释】

①《诗》:《诗经?大雅?文王》篇。《诗经》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典籍,属于儒家五经或六经之一。《诗经》实际上是我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流行的诗歌总集,原有很多。后来经过孔子的删削整理,终成通行本三百零五篇的儒家经典。

② 周:发源于西北岐山方国。原来属于殷商王朝的组成部分,后来推翻殷商王朝,建立了新的周王朝。

③ 旧邦:周过去是殷商的一个组成部分,故称旧邦。

④ 命:周朝禀受的天命。

⑤ 维新:崭新。这里含有更新、除旧布新的意思。维:语助词,表示周至文王的时候,已经具备天下共主的新气象。后来把变旧法、行新政称为维新,所谓维新变法、明治维新,均属此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