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习惯五: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2)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养成教育序列化训练方案(节选) 作者:林格


《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报道说:

在北京图书大厦三层学生部,来这一层买书的中小学生居多。书架上的新书琳琅满目,但有些书并不是按顺序、按门类整齐地放好,原因是一些学生看完书后不懂得放回原处,而是随手放进离自己近的书架。粗略统计,在大约四五十名买书的学生中,只有约十人把看过不买的书放回原处。也有学生知道把不买的书放回去,但只是放到大体位置,找到原来位置放回去的占少数。

国家图书馆是爱书人常去的地方,按要求来这里借阅书的人都在18岁以上。但在这里,学生的表现也不能让人满意。在二层中文社会科学期刊阅览室,查阅期刊的学生大多来自高校,记者发现,多数读者知道看过期刊后放回原位,但90%以上的读者离开时不知道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还有,15分钟前图书管理员刚排好的椅子又都被拉了出来,管理员只好重新整理,每次整理座椅时,他还会收拾到一摞被读者丢放在桌上的杂志和废纸、杂物。

我们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图书馆、阅览室、学校、商场等很多公共场合都有“请将看后的书放回原处”、“请将用后的雨伞带回来”、“请将用过的公共物品还回”等类似的标语。这一方面是提醒,另一方面也说明用完东西不能“归位”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在有些国家,用完的公共物品“归位”已经成了人们的自觉行为,就像排队买票、购物一样自然。方便别人也是方便自己,对公共财物更加爱护已经成为一种美德。我们为何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这种美德呢?

(3) 省时即高效

用了东西放回原处,能帮助孩子节省很多不该浪费的时间,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光华日报》曾刊登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这天傍晚,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好要赴一朋友的婚宴,地点是在莎阿南的一间旅馆。临行之时却找不到请柬,我们对那一带的路线不熟悉,请柬附上的地图可帮我们避免走许多冤枉路,于是再度在一些可能的地方细心翻找,最后仍然徒劳无功。

妻子催我上路,说:“反正找不着,不如趁着天色还亮,去那里兜一兜找更好。”于是,我们便上车向莎阿南进发。幸好接近那一带就看到路旁告示牌有那间旅馆的方向,结果我们很顺利就到了那里。

宴毕回到家,刚进家门不久,妻子就说:“哎呀,请柬不是乖乖地在这儿吗?”我转头一看,那请柬一直都在钢琴上面的一个小斜书架上!是我看了顺手放在那里,过后也不在意,没有把它放回收信件的篮子里去。

回想这晚的一切,却也庆幸没有闹得不愉快(妻子对走错路或迷路颇介意)。然而,这也是一个提醒:东西要放回原位!这是从小学已经学过的浅显道理。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若养成习惯,的确可以省去许多翻箱倒柜的时间,避免不少的心头闷气,何乐而不为?

很多人经常因为找不到要用的东西翻箱倒柜,甚至大动肝火,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身心健康,真是很不值得。要是此前能养成良好习惯,用过东西放回原处,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会一目了然,有时候取放东西就像本能一样自然,根本不会花费什么时间。

(4)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在公共场合用过东西放回原处,表面上看只是方便了别人,其实也是方便了自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设计的“小学生10个好习惯”中,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张青的爸爸妈妈都在公司里上班,平常没有时间购物,到了星期天,他们大多会去超市,把一周吃的、用的东西买回来。

每次买完东西结了账,妈妈都会把购物车或购物筐放到指定的地方。看到有的人把车子、筐顺手就扔下了,张青有时也觉得爸爸妈妈有点儿傻。

有一次,张青把这个想法跟妈妈说了。妈妈说,其实我们这样做,并没费多少事,而且也是为了方便自己。你想,如果大家都把车子顺手一扔,走起路来就会很不方便,我们来购物的时候,还要到处去找车子,也不方便。超市可以安排人来做这件事情,但是一方面他们可能做不过来,另一方面做这样的事情的人多了,超市的成本就会增加,东西也就会贵一些了。我们顺手把它放回去了,并没费什么事,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别人,这样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