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听国学大师讲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

——《论语》

既来之,则安之,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超脱。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处世的真谛,也是人生极高的境界。高明的人生,对于鲜花、掌声能够等闲视之,对于困难挫折可以一笑而过。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度量,也是一种本领。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你就能保持真我本色,从而赢得他人信任,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做事也是如此,有此觉悟的人能够抛弃一切生活的累赘,面对挑战决不退缩,面对挫折不会一蹶不振,敢于东山再起。在事业有成之时,能够放下荣耀,不被名利所累,从而再接再厉攀上另一座高峰。

南怀瑾讲述中国禅宗时,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话:“放下。”而修行之人本来难以放下,现在听了禅宗的“放下”,心里又多了一个“放下”的念头,更加难以明心见性。如同弟子请教百丈禅师成佛之道,禅师回答:“放下。放下你执著于成佛的念头。”

这里有一则富有禅理的故事,来说明师徒二人能否放下的差别。师父领着徒弟云游四海,某天来到一条河前,碰到一名女子想过河却又怕弄湿衣服,站在岸边为难。师父便主动上前帮忙,背着女子过河了。徒弟看了吃惊不已,一个劲儿地犯嘀咕:不是说不近女色吗?过河后又走了很久,徒弟终于忍不住了问道:师父,你怎么背一个女人呢,这不是犯戒吗?师父边走路边说:我过河后就已经把她放下了,而你现在还在背着啊!

外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不能否认,有目标不是坏事,目标往往会成为人渴望超越的一种原动力,但是人一旦不能放下,目标往往又会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沉重包袱。世界上首次不使用氧气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者下山后,人们纷纷请教他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诀窍。登山者回答:说不上是诀窍,只不过是成功地控制了大脑这个重要的耗氧源。科学理论表明:人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会消耗掉人们全部吸入氧气的四成。为了控制氧气消耗,登山者保持脑海一片清明,只抱定向前走这个念头,而不去想任何事。放下杂念,大脑运转慢了,需氧量自然就低了,所以登山者能轻松攀登,成功登顶。登山者是智慧的,在爬山的过程中他放下了荣辱和功利,放下了死亡威胁,心中只留下一个愿望:向前,向前,不断向前,而他的成功可以说是因为他战胜了自己的杂念。

翻开历史,其实有许多先人为我们演绎了“放下”的智慧与艺术。宋朝时的吕蒙正被皇帝任为宰相后,他第一次上朝就有人大声讥刺他:“啊,像这样的人也能入朝为相啊,真是不可思议!”而吕蒙正置若罔闻,只是低头前行。跟在后边的官员却为他鸣起不平,说要帮他弄清楚是谁如此放肆,敢在朝廷之上出言不逊讥刺宰相。吕蒙正却谢绝他人的好意:“各位好意心领了。此事不必放在心上。我也怕一旦知道是谁说我坏话而心生芥蒂,以后难以在朝中共事啊。”

吕蒙正一直以“无为而治”作为自己的施政方针,他举荐贤能,从不约束他们才能的发挥,所以外人一直认为当朝宰相只是个摆设而已。他的两个儿子对此愤愤不平地说:“父亲,外人都说你不会当官啊,身为宰相,权力却都让人夺去了。”吕蒙正哈哈一笑说:“我确实没有什么本领,我能当上宰相,就是因为皇上知道我善于识人,我当宰相的职责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为国效力,我要权力有什么用呢?”

吕蒙正能够成为宋朝名相,其根源就在于他有一颗能放下一切荣辱得失的心,用一句俗话来评价吕蒙正,那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历朝历代,不少当官的人拼命地揽权往上爬,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更有能力,只是他们的贪心更重,对欲望的渴望更重。一旦这类人掌权,他们多是嫉贤妒能之人,不愿放权,从而束缚下属才能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实在是难,做到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看看周围的人,往往因为一句无心的话难以释怀,而记住对方所有的过错,从此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终其结果不过是两败俱伤,只有输家没有赢家。如果一个人小肚鸡肠,你怎能指望他成大事?

法国入侵俄国失利后从莫斯科撤军,沿途遗失众多物资。农夫和商人一起到街上寻找发财的机会。运气不错,他们找到了一堆羊毛,二人平分后背在肩上回家。回去的路上他们又看到好几匹丝绸,农夫就将沉重的羊毛抛开,挑选了几匹精美的丝绸;商人却动起了贪婪的念头,他把农夫扔掉的羊毛和剩下的丝绸全都背在身上,气喘吁吁地往回走。没走多远,他们又发现了许多银质餐具,农夫没有犹豫,把丝绸扔掉,挑选银器。而商人虽然重物压身难以弯腰,仍要费力地捡东西。不巧的是风雨大作,农夫见状连忙赶回家去,之后变卖了银具,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商人身上的羊毛和丝绸被淋湿后更加沉重,疲惫不堪的他一个踉跄跌在泥泞之中……

这就是不能放下的悲哀。大千世界有太多的未知诱惑,欲望太多会让人痛苦不堪,要懂得该放就放,才能度过轻松快乐的一生。有的选择看似一种失去,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是放下了包袱,比起不肯放下的人来说,他是智者,能够站在成功的山头丢下重物,面带微笑走向更高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