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告诉孩子:人生没有永远的第一 (7)

完美家庭密码 作者:孟宪励


有一位父亲想对自己的双胞胎儿子进行一次“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新奇的玩具给悲观的儿子,又把乐观的儿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结果,悲观的孩子泣不成声,父亲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讲述过,在某处的海岛上,渔夫们在一块巨大的圆花岗石上刻上了一行题词--纪念所有死在海上和将要死在海上的人们。

这题词使巴乌斯托夫斯基感到忧伤。而另一位作家却认为这是一行非常雄壮的题词,他是这样理解那句题词的:纪念那些征服了海和即将征服海的人。

悲观者的眼光总是专注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到最后他们只看到了什么是没有可能的。乐观者所想的都是可能做到的事情,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做到的事情上,所以往往能够心想事成。

怎样走出丧父的阴影

◎案例山东一位20岁的女孩:我原本是个快乐开朗的女孩,一家人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可是父亲在一场车祸中突然离去。这个晴天霹雳一下子击垮了我和我的家人,不仅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让我们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所有这些打击都让我感到无助。

从此,我更加想念父亲,没有办法从失去父亲的悲伤中解脱出来,我该如何才能走出失去父亲的阴影呢?

专家在线刘杰 北京安定医院主治医师这个女孩的表现足一种心因性反应。人在遇到比较重大的生活事件及灾难性事件时,就会出现这种反应。对此也不用太过紧张,症状一般在3个月以后都会自动消失,而且她生性开朗,这种情况应该更容易摆脱。

我给这个女孩几点建议:首先,她可以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向他们倾诉有关父亲的事,让抑郁的心情得以宣泄。家人也可以收起会勾起她对父亲回忆的物品,避免对她形成直接的刺激。

其次,人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总要经历从否认到接受的一个过程。一般自己就能调节正常,如果长期抑郁,也可以小剂量地使用一点抗焦虑的药物,或者到心理咨询机构去做心理治疗。

她为何不敢过马路

雅莉经历一次过马路险些被车撞上的危险后,心里从此就落下了阴影,过马路只敢走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否则一定要人陪同。有时候要去的地方就在马路对面,但地下通道很远,她都宁可走过去,从地下通道过了马路再折回来。

家人和好友反复鼓励她,只要小心一点,过马路是没事的。

可雅莉依然害怕,甚至早晨一想起今天可能要过马路就心慌不已。

人经历了惊险和恐惧事件后,大多要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恐怖情绪常常要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如果这种恐惧随着时问不能自然淡化,那么就成r病态的恐惧,有可能转化为“创伤后心理障碍”,也将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这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

雅莉幼时丧母,父亲的溺爱,导致r她的个性缺陷,自尊心脆弱,依赖性强等。由于缺乏独立性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所以雅莉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安慰和支持。因此,过马路的担心实际上.是她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折射。

那么,怎样从这种受到意外刺激的恐惧巾解脱出来呢?

当对过马路感到恐慌时,首先静静地观看别人过马路,一次次地强化这种认识:只要遵守交规,注意往来车辆,过马路不会成为一件可怕的事。与此1司时,用深呼吸、转移注意等方法减轻恐惧和焦虑。这样就使恐惧成为一种可以观察的身外之“物”,而且可J以受到控制。另外,当恐慌早期征兆出现时,试着想象记忆中愉快的情景,或者想象一个自己独处的情景,越逼真越好,也可以逐渐消除内心的恐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