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沭阳本没有多少路(4)

仇和十年 作者:包永辉


重罚之下,必生畏心。偷工减料者,罚!玩忽职守者,罚!谋取私利者,重罚!仇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事故追查制和实绩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1997年8月,在江苏省道307公路改建工程中,由于领导者忽视责任,管理者疏于管理,施工者偷工减料,公路通车1个月就出网裂现象。除了责令施工单位修复路面、并处损失20%的罚款外,仇和严令对因主观原因造成质量事故的4名指挥部成员和12名乡镇带工干部给予撤销党内外职务、党内严重警告、警告和行政记过等不同程度的处分,并把8名施工负责人移送司法机关法办。

“严惩指挥部成员,对于仇和而言,很有些挥泪斩马谡的味道。”孙维说,修路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的交通建设在后面,必须抓典型严厉处罚,否则无法起到震慑的作用。这一事件的处理,让全县干部群众看到了仇和抓落实的决心,起到了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后来,沭阳所有路网建设质量都很好,迎宾大道就是一个例证,建成使用6年,连一个坑洼都没有,就是高速公路也很难做到。

穷与志: 谁是因,谁是果?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克隆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形容沭阳的公路建设就是: 沭阳本没多少路,抓紧修路也就多了。

多少年来,沭阳的多任领导也曾想干点事,但当他们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财政困境时,大都选择了放弃。

所谓“人穷志短”,人穷是因,志短是果。在仇和的眼里却正好相反,因为志短,所以人穷,前边是因,后边才是果。

仇和坚信,一个地方的落后与先进是相对的、动态的、可以转化的,只要发展思路正确,再加上有一股改变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

观念的不同,带来了结果的不同。两年之内,沭宿路、沭淮路、沭海路、205国道、307省道、二环路、京沪高速沭阳段……如变魔术一般相继建成,道路宽敞平整,清洁漂亮。仇和的交通先行战略及一系列举措,使得沭阳的交通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全县道路主框架基本形成,人流、车流、物流的通道打开,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性突破的一页翻开,“瓶颈”制约的死结渐渐解开。

沭阳不再是往日的沭阳了!

1999年1月28日,老沭河桥上。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季允石一行走了又走,看了又看。一旁作陪的仇和不失时机地介绍: 季省长,省级机关有两位领导同志没来沭阳前一点不相信沭阳的变化。

“我是第三个不相信的人!”季允石快言快语,“但今天来沭阳看了才相信,我已经不认识沭阳了,沭阳大变样了!”临行前,季代省长还不忘再次赞扬: 以前常来沭阳,这一段时间没来,发现沭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城乡公路通达工程进展情况非常好,“我深受鼓舞”。

深受鼓舞的还有时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俞敬忠。俞曾是江苏省委原驻沭阳扶贫队第一任队长,1998年11月底,他和110多名原扶贫工作队队员重返沭阳。这位对沭阳心有千千结的老人动情地谈起他的三次意外: 

自扶贫离开沭阳到1996年底,由于与前县委书记黄登仁不是同道中人,一步不曾踏进沭阳。“1997年初来沭阳时,我感到很意外,觉得扶贫后的沭阳与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扶贫的成果不是巩固了、扩大了,而是流失了、变少了。”

1998年6月,俞敬忠调查江苏省农村小城镇建设情况,听说沭阳小城镇建设力度大,面貌大变。“当时,我不太相信,就到实地看了看,又一次感到意外,变化确实很大。”

第三次意外就是在1998年11月底这次重返沭阳。“沭阳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完全出乎预料!”俞敬忠赞叹。现在,沭阳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公路为纽带的城镇体系,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连接着一个一个小城镇。“当年,我们想干且努力去干的事,今天干得更好了、更出色了;当年我们想干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干的事,今天也干起来了,干成功了。当年我们不敢想的事,今天也大胆开拓创新、放开手脚干了。”

1998年11月19日上午,沭阳县交通宾馆,江苏省县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此召开。作为实现江苏省跨世纪宏大工程——20世纪末,全省县到乡公路全部达到沥青(黑)或水泥(灰)路面标准、乡到村须全部通上公路——重要举措的现场会,怎么放在沭阳开?这令全部与会的江苏省13个地市的相关头头脑脑大惑不解。

8点30分,宿迁市委书记徐守盛首先向会议致欢迎辞并介绍宿迁市交通建设情况。他称赞沭阳的作为“举市瞩目”,在短短的发言中,他两次特别提起沭阳县大办交通的突出成绩: 

1996年,全县只有205国道沿线的8个乡镇通上了柏油路,总里程56公里,而且其中34公里还是破损路面,乡村公路砂石化里程不仅居全省、也是居于全市下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