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4.酒史、酒话、酒文化(7)

明报:茶酒共和国 作者:黄苗子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见古人罚人饮酒,除魏文侯有点霸道外,都是很有道理很有意思的;尤其东坡以"遗贤"之过罚所属三人,没想张文潜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像这样的"罚酒"风雅俊逸,难怪宾主尽欢,举座大笑。

罚人饮酒,自古多限以三杯。譬如韩安国作几赋不成,罚三升。兰亭之会,王子敬诗不成,罚三觥。景龙文馆记御诗序云:"人题四韵,后者罚三杯。"又郝隆不能诗,罚依金谷酒数,是三斗。所以吴谚说:"客来迟,罚三钟。"显然是有根据的。其中所云觥、杯、钟、斗升,只是容器大小之名而已,其为三则一也。至于杜甫所谓"百罚深杯亦不辞",只是诗人夸大之辞而已。

六、劝杯强饮

上文说过古代有"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百榼"的谚语,用以说明圣贤无不豪饮。对此孔丛子早就假借平原君和子高的对话否定这种传言,说那不过是喜饮之人造出来以"尽其劝励奖戏之辞",王充《论衡》更煞有介事地加以批驳,说:"饮酒用千钟,用肴宜尽百牛;百觚,则宜十羊。……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意思是以文王、孔子如常人一般的身材是装不下那么多酒肉的。如此一来,圣贤豪饮之说,自然不攻自破。但是自古劝人饮酒的"奇技妙招"乃至泯灭人性的举止,则不一而足。

(1)以恶道强酒

譬如汉书《游侠传》说陈遵好摆大场面饮酒,等宾客满堂时,就关闭大门,命人把宾客的车辖丢到井里去,宾客虽有急事也无法离开。车辖是古代车辆使车轮不脱毂的关键,拿掉的车辖比现代人失去钥匙还严重,因为驾起车一定发生车祸。又如晋书《王敦传》说有次王恺请王敦、王导宴会,王恺命美人给宾客斟酒,客人如果没喝干,就杀美人。王导酒量不好,但恐怕斟酒的美人遭惨祸,勉强喝干了;可是王敦却故意不喝.连酒杯也不拿,还作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任凭美人恐懼悲啼、血溅樽前。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石崇的酒席上,王导"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王敦则"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王导为此责备王敦,王敦却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王恺、石崇斗富以豪侈相尚,古今所同恶;而王敦、王导虽是从堂兄弟,而肝肠性情判若天壤,也难怪王导早就料到王敦"若当世,心怀刚忍,非令终也。"

(2)劝酒妙方

但是像唐代殷文亮那样的"劝酒法"就很有趣。张■《朝野佥载》谓殷文亮在做县令时,好饮酒,手工艺极为巧妙。他雕木为偶人,使偶人穿锦绣衣裳为宾客斟酒劝饮,举动有板有眼;又雕刻作妓女模样,使之唱歌吹笙,都能合乎节奏。如果宾客没把酒喝干,则木小儿不肯再斟酒,而木妓女则歌管连连催促。傀儡戏在唐代已经很发达,但殷文亮的技法实在神妙莫测。他以此劝人饮酒,料想座客必为其巧夺天工,拗不过木人殷勤,一饮而尽,而且尽兴到底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