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修正哲学 卓越人生的王者智慧(7)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就是说孔子反反复复地读《周易》,连穿竹简的皮条绳都断了三回。要是《周易》是占卜之书,他会去大力推行吗?我们知道,他不但很少算卦,甚至我认为他可能很讨厌算卦,从他从不讲“怪力乱神”的话,就证明了这一点。

准确地说,《周易》是一部可以用来占卜的书,请注意是“可以”两个字。但是书中反映的哲理和思想,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20世纪70年代从长沙马王堆发现的写于汉文帝初年的手抄帛书里,完全可以证明,孔子是注释过《周易》的。子贡问:“夫子以信其筮乎?”就是问孔子,你信不信占卜?孔子答道:“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就是说,我是看其中的德和义,跟占卜之人看同样的书,但目的和归宿不一样。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到过一个事实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是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时做的。

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要》里有句话:“文王作,讳而避咎,然后《易》始兴也。”这就可以佐证司马迁的记述是准确的。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文王是一个很有雄心和韬略的大政治家,可以想象,在那个时候,身陷囹圄的文王最关心的是什么。我敢肯定不会是占卜,不会去问鬼神,而是关注西岐的安危与发展。在随时随地都会丢掉性命的环境中,他必然要急切地表达他的政治思想和观点。

所以,我认为《周易》就是文王在被囚禁的时候,用占卜作为掩护,写给西岐周族子孙们的政治遗嘱。

我在前几年参观羑里的时候,站在“演易台”前,看着成片的蓍草和伯夷考的坟墓,我揣摩着一个政治家在被囚禁时候的心理,突然间冒出一个想法:周文王演绎的《周易》如此神秘莫测,会不会是在这扑朔迷离的占卜外衣下面想传达出某种信息呢?

正是有了这种想法,再回头去看六十四卦的爻辞,就觉得豁然贯通。

如果先从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说起,这一卦就是告诫姬发和子弟们如何才能成王。比如,乾卦的九三爻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样的高度警惕和自省,正是在那种严酷的环境下,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最好办法。包括文王自己,不也是“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最后得到释放了吗?第二卦是“坤卦”,就是告诫辅臣和周族的家属如何为王和为百姓服务,他们应当知道“履霜,坚冰至”的严峻形势,而“如履薄冰”。第三卦“屯卦”和后面六十几卦,就是告诉百姓如何休养生息,以及他对天地万物和自然法则的认识和感受,包括许多做人、做事、军事、生产、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哲理,有的甚至是规定。我想,他用占卜的形式去表达这些思想,就像古今中外有人用寓言来解释人生一样,用的都是极其聪明而又隐晦的办法,不然,文王早就让纣王给“炮烙”了。

在《周易·系辞上传》里有两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一句是:“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翻译过来就是说:做人行为要安分,是《周易》的规矩。接着又说:“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翻译过来就是说:为了观察事物的现象,可以玩爻辞;为了观察变化,可以玩占卜。这里已经明确地告诉人们,描写事物现象的爻辞和占卜,都是一种“玩”法。所以。古来就有“玩易”的说法。《周易》要是像商朝时期用烧龟甲一样,来占卜重大军事活动和政治取舍的话,没有谁敢把它当成“玩”的东西。我认为,魏晋时期的王弼所说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是有道理的。就是通过研究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去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含义。这与孔子通过研究“损”、“益”两卦,发现“满招损,谦受益”如出一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