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修正哲学 卓越人生的王者智慧(8)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我想,既然《周易》是一个寓于卜筮,又隐晦难懂的政治遗嘱,在西岐周族所知其中奥秘之人,一定是少之又少。据说周文王被囚长达7年,有的说是10年,不管具体是几年,反正时间很长。相信在这段时间里,周族的人肯定不

会向外透露半个字。

我们也应当想到,周文王的继承人武王姬发也是一个聪明人,也许个中奥秘只有他才知道。他非但不能透露,还会大力宣扬用六十四卦来占卜是如何方便、灵验,以进一步掩盖其真实内容。

如果说那几年间,用六十四卦占卜已经被百姓奉为神明,已经变成了神道设教的思想支柱,就算是武王伐纣成功,还有必要告诉天下百姓说,这六十四卦只是个政治遗嘱的保护伞吗?

这也就是从未有人破解出《周易》政治遗嘱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周易》已经成为一个统驭人们思想的工具,出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的目的,他也不会揭开这层面纱。

《周易》告诉我们的东西太多了,在《周易·系辞上传》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八字,便成了中国延续了2000年的“天道观”的出发点。

《周易·系辞上传》的第二句话:“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八字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华文化中“人道观”的理论基石。

正是有了《周易》的天道观和人道观作为支柱,才会有儒、道、墨、阴阳家在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才能撑起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思想大厦。

在中国本土,《周易》一直没有被很好地发掘。等到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才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论是意大利的利马窦,法国的金尼阁、白晋,还是比利时的柏应理,他们见到了《周易》都是如获至宝,纷纷译成本国文字,向自己国家的人民进行介绍。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从《周易》中得到启发,发现了著名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学说继承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不言而喻,那些合理的唯物主义思想内核也不可避免地受着中国《周易》的影响。

面对《周易》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让古今哲人感到困惑的是,至今没有谁把中国哲学的精神及其价值理想,转化成为一种适应现代需要的操作程序,使之落实到现实生活层面。

我在这几年的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中,不断地用《周易》的科学思想指导和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取得了一些成绩。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把《周易》的传统哲学思想带进企业管理之中,让它变成一个可以用来实际操作的规则和程序。修正哲学就是我思考、探索的成果之一。

四、修正哲学本源之二:《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中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平静的状态,是万物生灵进入自然和社会的根本及前提条件;“和”是万物生灵通行天下的途径。达到了“中”与“和”的境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一以贯之之道,是中国传统人生与道德智慧的核心,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礼记·中庸》是修正哲学最为直接的核心智慧之一。

中国哲学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基础上的哲学文化,它更加重视道德的价值,智是服从并服务于仁义道德的。中国哲学文化不仅是观念上的,也是致力于实践需要的,不仅要格物、致知、穷理,更要知行合一、勇于实践。

《礼记·中庸》中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句话集中概括了中国传统人生与道德智慧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修养观。在古人看来,“高明”是“天”的德行和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出神入化、天人合一的目标和境界,就要遵守中庸之道。

那么,什么是中庸之道呢?

《礼记·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程颢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的说法是:“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