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厚德载物 卓越人生的坚实根本(2)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南宋理学家朱熹尊德性。他说:“德者己之所自有”,在道德修养上,朱熹要求人们“先收傲心”,就是要求人们正人要正心,修身要在涵养上做功夫。

我认为,医药行业就是在行“天下之大德”。因为不论是达官贵胄,还是平民百姓,都得吃五谷杂粮,都会有病痛损伤。无好药,难以治疗病痛;无好药,难保延年益寿。我一直都深感做药人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于是从入行那天起,我就立下了“做良心药,做放心药,做管用的药”的宏愿,所以说修正人不仅是在用道地原料做药,更是在用良心来做药,修正人是用良心“修德”,是用“德”来造福苍生。正因为如此,修正药业才会越做越顺,越做越大,真是应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天道无亲,恒予善人”的古训。

“上德”是成为内圣外王的基石,“上德”也是企业长青之根。

《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立德、立言和立功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推崇的“人生三不朽”思想。在“不朽”之业中,首推“立德”。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邢疏《论语》释“据于德”之“德”义,析“德”义为三层:“一曰至德,以为道本,即中和之德;二曰敏德,以为行本,即仁义顺时;三曰孝德,以知逆恶,即尊祖爱亲。”

德为人之为人的第一需要。修养自己的德行,以德动天。德即人德,人生的行为准则,是道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形式。

正人先正心。这里的“正心”就是以道德主心,以善主心。一个人如果不是以道德主心,不是以善主心,而是以恶主心,则叫入魔。只有正心,才能群邪俱退,外魔不侵。

道德素质不但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事业的扩展。泱泱华夏的古老文化大多围绕“道德”两字著书立传。翻开孔子、老子的鸿篇巨制,在悠久而博大的儒家文化中,道德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如《论语》、《道德经》等就是阐述如何做人的力作。

以古鉴之,令人感慨系之。综观修正药业取得的辉煌业绩,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离开过一个“德”字。我们把“德”融入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和教育当中,再通过“修元正本,造福苍生”的企业理念和“源自良心,贴近人性,以德为本,直指人心”的管理制度渗透到各个岗位上,从而形成修正独特的“德”文化。

正如古人所云:“德薄者,为财所役,难得善终。”只有“厚德载物”,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人生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具备美好的德行,我们才能拥有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修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完善道德品位的过程。“君子修德以俟时,不俟时以修德。”所以,“德”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做到潜移默化,一点一滴,持之以恒,永不松懈,才能修成“正果”。总之,但凡有雄才大略的人,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现代的志士仁人,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仰作为事业成功的基础。反之,一个人如果平日不注重修德,也许在关键时刻就丧失了德性而危害社会和他人。

有个著名的“桑林祷雨”的故事。据说商汤灭夏之后,天下大旱,汤王便亲自在桑林中祈祷,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天下百姓的风调雨顺。他的美好德行感动了上天,几天后就下起了大雨。

舜在20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以德名闻天下了。当他被选定为继承人之后,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礼让,深受百姓的爱戴,但这些行为却引发了他弟弟的不满。舜的弟弟便设计要谋杀舜,幸运的是,舜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但原谅了弟弟,对他更加友善了。久而久之,那些想谋害舜的人也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痛改前非。舜就是靠着这种美德的修养,才征服了弟弟,并赢得了天下人的尊重,进而成就一番基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