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心存敬畏 卓越人生必须遵循的规则(3)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近几年,假药、过期药和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接二连三地发生。在痛斥商家利欲熏心的同时,令人倍感痛惜的是那些无辜鲜活生命的离去。是什么扼杀了企业的道德?是什么让经营者泯灭了良知?一个“钱”字淹没了正义,淹没了良心。人要敬畏一切神圣的东西。作家周国平先生说得好:“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任何商人都不能没有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商人吃饭靠的不是地,也不是天,而是许许多多为他创造财富的消费者。试想,一个人穷其手段赚到钱,却失去了良心,他能得到真正的安心和快乐吗?所以,人要学会尊重 尊重生命,尊重自己。“敬畏生命”本身就包括所有的德行:爱、奉献、同情、节俭、与万物为友、平等对待他人。这样的目标,也是东方伦理思想的价值指向。

生命是大自然的精华,敬畏生命,构成了生命价值观的原点。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就具有最高价值,即生命的尊严、地位和权利;个体生命对他人、社会需要的满足和贡献,即意味着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这种贡献越大,个体的生命价值也就越大。提高生命质量,完善生命状态,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厚重。这不仅是做人之道,也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敬畏不是敬而远之,而是一种和谐,让你我他都在这种大环境中生活得更美好。

世界不是随机产生的,有一种冥冥之中的规律在维系着三生万物。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老子看来,大自然的所有构造都是由万物的相应相求、相附相依联系成的一张生态之网。这张网看上去虽然稀疏,却非常严密,没有丝毫缺失。这个环环相扣形成精美之网,是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老子以万物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自然生态,因此,人的行为不可能独立于自然之外。自然是一张有秩序的网,人类也是这张秩序之网中的一环。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把人与物同等视之,认为都处于同一“域”中,即自然界中。道家还提出“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人只能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身,维护生态之平衡,更好地与自然相融共生是人类长久实践的命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自然界中的奖赏和惩罚是通过因果体现出来的,自然界最不可逆的法则就是“因果”。事实上,一长串的因果关系链造成了世界格局的变化,构成了人们漫长而坎坷的一生。无论是哪一个“果”,都会有相应的“因”。而原本的“果”也可能反过来又成了“因”,从而导致其他的“果”,同时这些“果”又可能成为其他的“因”。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都是这样普遍联系的,作为普遍联系表现形式之一的因果联系又是普遍的联系、必然的联系。所有的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具备时,结果就随之必然地产生了。

这不是迷信,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综观华夏5000年历史,无论是一个王朝的兴亡,还是人类某一个体的生死,无不遵循着这条规律。所以,我们着重探求事物的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来做事情,就不难掌控事物的发展局势,不难达到“势”随我动的境界。

《礼记·孔子闲居》中说:“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敬畏自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康德深深地敬畏“头顶星空,心中道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