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心存敬畏 卓越人生必须遵循的规则(7)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是周恩来总理一生的真实写照。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廉洁奉公,一尘不染,时时处处、始终如一地做到率先垂范。1964年初秋,在蜜橘收获季节来临时,外交部礼宾司接到总理办公室的电话,要以“总理”名义给柬埔寨王后送一些蜜橘。礼宾司建议:为亲切起见,以周恩来个人名义签字赠送。周恩来同意这一建议,并再三交代这次赠礼费用要由他个人负担,不能向公家报销。礼宾司的同志感到很为难,他们认为,不管是以国务院总理名义还是以周恩来名义,都应是国家公事,都应由公家报销。但是,周恩来曾经明确立下过一条规定:凡是以他个人而不是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给外宾赠送的礼物,尽管也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都要由他个人支付,决不动用公款。周恩来公私分明,礼宾司只好服从,为了给总理省去巨额的远程航运费,礼宾司最后是托便人将蜜橘带到柬埔寨,王后接到礼物后,非常感动。

“廉”最重要的一项内涵就是“不贪”,即不贪图富贵享乐,不贪不义之财。春秋时期,有人献宝给宋国大夫子罕。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最终子罕都没有接受别人馈赠的宝物,舍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却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和清白的美名。

《圣经》上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源”。这话是经得起推敲的。钱财是中性的,无善恶之分,只是一个“贪”字,将人推进了欲望的沟壑;这沟壑却有着魂魄,一般总是饥饿、贪婪的人用欲望喂养它,直到最后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投之以食。它饱了,你却不在了;认清了它,也就不敢触碰它。

孟子云:“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是说如果你获得的利益不符合道义的原则,即使把全天下都送给你,也不能接受。老子也说:“罪莫大于甚欲。”当然“甚欲”就是指过分的欲望,人若越分妄求,余殃必在后。

荀子曰:“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就是说“人生而有欲”,包括对权力的欲望,对物质和精神的欲望和对生命的欲望等等,这些正当的利益都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但人不可有贪欲,不可纵欲,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把持住自己的欲望,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言的“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能真正做到“欲而不贪”,实乃真君子也。

六、谨言慎行,则无败事

《礼记·缁衣》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谨言慎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为人之道、处世之基。

《道德经》第五章老子提出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处世智慧。孔子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对事反应灵敏而且言行慎重,必定会厚积而薄发,而要真正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需要很深的内涵。在《论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忧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慎言其余,则寡悔”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等语句,这些均反映了孔子重视谨言慎行的程度。

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非洲的一个部落里,老酋长想找个年轻人来继承其位。于是,便找到那个他十分看重的年轻人,说:“你要给我做两顿饭,一顿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一顿是世界上最难吃的东西。”

当菜端过来的时候,老酋长非常惊讶,原来是一盘舌头。年轻人解释道:“世界上最好的言辞都是舌头说出来的,再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东西了。”

老酋长点了点头,便命令他去做第二顿饭。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又把原来的饭菜再次端了上来,他解释说:“世界上很多灾难都是舌头造成的,再也没有一样东西比舌头更惹祸的。”

老酋长说:“你已经洞悉了天下至理,我决定把酋长之位传给你。”

自古以来,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政客商贾,大多严格奉行谨言慎行的原则。清圣祖康熙在处理政务时非常追求“慎”,《庭训格言》中记载了他的一句至理名言: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