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心存敬畏 卓越人生必须遵循的规则(8)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帝脱口而出:“他原无罪可认。”并于次日提拔张伯行任南书房行走。

谨言、慎言自然是说话要慎重。《道德经》中有云:“希言自然。”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贞观政要·慎言语》中记载了唐太宗曾对侍臣所说的话:“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对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唐太宗深知“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的道理,他谨慎出言行事,成功地开创了大唐盛世。

古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清代朱柏庐曾云:“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因失言、多言而遭忌、惹祸乃至送命者,古今中外皆有之。《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因“多言”而招致杀身之祸就是典型一例。《周易》中有言:“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言语过多,必有未经思考脱口而出之辞,而“一出不可返者言也”,言如覆水,出口难收,所以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不必言而言,是谓多言,多言招尤;不当言而言,是谓盲言,盲言贾祸。”一个口不择言、对人对事妄作评论、妄下结论之人,会为自己的前程人为地设置重重障碍。

当然,慎言并不是让人一味地三缄其口、默不作声。古人云:“有所不言,言必当”、“言不妄发,发必当理”、“动心三省,言必再思”。如何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曾国藩的“谨言箴”会带给你很多的启迪:“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遵照此方法而行事,必能成事。人思考得越少,话就越多;人思考得越多,话也就越少。因为只有多思、多想、多听、多看,才可以让自己的言语和行事更有分寸。

慎行自然就是小心谨慎地做事。孔子告诉我们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要认真思考,保持理智,保持清醒,谨慎对待。

《菜根谭》中说:“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说话有要领,就是智;行为有准则,就是仁。做一个谨言慎行的智者,必有所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