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为房间里最耀眼的明星会带来哪些潜在的风险?

说服力 作者:(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几杯酒下肚后,酒吧里的客人开始胡言乱语。“那个名模成名前和我约会过。”是的,也许吧。“我能打得过,只不过我不想弄伤了那个家伙。”呃……“要不是有姆囊炎(拇趾与足间的关节外突畸形),我能进英格兰队。”没错!

1953年2月一个清冷的傍晚,两位绅士走进了剑桥“老鹰之家”酒吧,点了酒之后,他们对其他人说了个最大话的大话:“我们发现了生命的秘密。”

虽然这句话看上去既不可信又傲慢,但却是事实。那天早上,这两位绅士,詹姆士·华生(James Watson)和法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确发现了生命的秘密:DNA双螺旋的结构。这是载有基因信息的生物成分。

在这项重大科学发现五十周年庆典时,华生接受了相关采访,采访的焦点是为何是他和克里克先发现了DNA的结构,而不是其他名声更响的科学家。

对上述问题,华生首先列出了几点意料之中的理由:他和克里克对要攻克的关键点有共同的认识;他们对研究充满热情,并且一心一意扑在课题上;他们愿意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寻找解决方法。最后,华生还补充了一点让人不解的理由,他表示,克里克和他能先于其他人发现DNA的结构,是因为他俩不是这个课题上最有权威的科学家。

再说一遍?难道事实真像华生认为的那样,权威会是阻碍成功的最大障碍?做个聪明的权威人士会有什么坏处吗?

其实,华生的观点正是很多领导人欠缺的认识,他们大多因此栽跟头。我们认为,不论你是什么项目的负责人,是广告语的主要设计人员也好,是为家长教师协会募捐的发起人也好,即使消息灵通、经验丰富,能力也是团队里最强的,还是应和队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否则,就只会是个有勇无谋的人。

帕特里克·劳夫林(Patrick Laughlin)等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点,一个相互合作的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队员之间各做各的要强得多,而且即使是团队里最能干的人,要想靠闷头单干而遥遥领先,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遗憾的是,领导们通常自视甚高,他们认为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和智慧,自己都不在队员之下,因此不屑得到他人的帮助。

劳夫林的实验为我们表明,为何“一个诸葛亮会败给三个臭皮匠”。

首先,单个的人,即使很能干,其知识面和看问题的视角也不会如团队那样面面俱到。多人思考问题的力度,是单个人没法相比的。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位同事的提点虽然没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却给了我们灵感。

其次,单干的人少了多管齐下的优势。不同任务下达给多个队员完成的速度,是一个人一项项做没法比的。

那么,全员参与之下会不会产生问题?

我们知道众口难调,考虑到这点,我们建议不要用多人表决的方式进行决策。也许根本就用不着队员们共同作决定,最后拿主意的,只要是领导者就行。领导要做的是招集众人之力进行团队合作,这样不仅会提升团队的能力,还能巩固队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日后工作。

但这里还有个问题,队员们会不会因自己的决定未被采纳,伤了自尊心,也没了工作动力?

其实只要领导确实考虑了每个队员的意见,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许鼓励团队合作并不能让你有华生那样的成就,但谁又知道,这会不会释放你和团队的最大潜能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