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气预报:心理的“冷空气”来袭(1)

亲爱的我,你好吗? 作者:《心探索》电子杂志


 

春夏秋冬——现实中我们会经历一年四季,而在心灵的世界里,也有季节的更替。冷暖的变化不在一夜之间,而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到苦闷的心理状态,再到出现严重的症状。如果模拟电视中的天气预报,给抑郁也进行一个心理气象播报的话,你会发现,心境中的“冬天”是一步步走近的……

>> “抑郁”心理气象播报——情绪篇

近来,由于受到“烦心事”冷空气云团的影响,一股“抑郁”的寒流已经登陆,在它的影响下,届时将会刮起四到五种不同负面情绪的大风,请各位注意防寒保暖。

觉察力程度:80%以上

心理伤害度:25%左右

社会回避度:20%左右

我们体验到的抑郁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纯粹的情绪,而是由一个以消极为主的情绪所构成的组合。比如在愤怒中夹杂着惊恐,在悲伤中伴随着失望,抑郁的能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像是一条捆绳,抑郁将那些使人感到绝望、悲观、无力和忧伤的情绪捆绑在一起,把人牢牢拴在了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之中。

任何一股抑郁的冷风都不是平白无故刮起的,情绪有着它明确的指向性。比如,你对某个人的做法感到厌恶、愤怒或是失望;也许你刚刚经历了离别而感到悲伤和忧愁。这些都是原发性的情绪体验,在这之后,你便很可能跟着这些情绪陷入抑郁。因此,一旦你感到心里有些郁闷,马上就要问自己为什么郁闷?这种感受是指向什么人或是什么事的?在郁闷之前的感受是什么?这就好比有一根保险绳,虽然掉进了抑郁的深坑,却能一步步顺着绳子很快爬上来。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情绪都有很强的感染性,消极的情绪体验尤甚。被不知被从哪来的一股抑郁的冷风一吹,免不了就要打个喷嚏。细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如果在办公室里有一个同事很抑郁,那整个屋子里的人都会变得十分沉闷,彼此之间不愿交流,空气变得凝重而污浊,这时需要马上开窗通风,让鲜活的凉风流入,吹散郁闷的气氛。当然了,如果有谁不小心分担了你的抑郁能量,临时充当了“出气筒”,呵呵,没关系,只是之后一定要请人家吃饭。

与其站在冷风里打哆嗦,不如现在就起来活动活动。坐在电脑前的你,伸个懒腰,再做个深呼吸,让我们大家来做几节抗寒“健心操”。

>> 情绪抗寒“健心操”

第一节:将笑容收进心里。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情绪都是以能量的方式存在的。在注重疏导和发泄消极情绪的同时,对于正向的积极的情绪,我们也应该学会“存储”。大笑变成小笑,小笑变成微笑,想微笑的时候呢,挑一挑眉毛足矣。然后把一半的“笑容”留在心里独自享用,就像是喝了一杯小酒,使心情时刻微醺在散漫的乐观之中。

第二节:让“哭”成为游戏。哭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消极情绪的方式,要不怎么眼泪的味道是“苦咸”的呢?为什么哭、在哪儿哭、怎么哭——谁不会哭啊!在这儿,教大家一个哭的心理小游戏。当你心情不好时,你可以对着镜子,即便哭不出来,也可以一边发出哭的声音,一边假装用手揉眼睛。对了,别忘了,还要时不时地伸手帮镜子中的那个“人”擦一擦“眼泪”,摸一摸“她”的头,给“她”一些安慰……

第三节:“感恩”你的生活。抵御消极情绪的最好方式,是学会以“感恩”的心情去关注你的生活,放开心中的负担去体验那些被你所忽略的细节。散步时,跟着你脚下的节奏在心里哼一首你喜欢的曲子;进餐时,细嚼慢咽,细品食物的味道;晒一晒中午的阳光,抬起头、闭上眼睛感觉一下阳光的爱抚;读书时,偶尔停下来摸一摸纸张的纹路,体味一下跃动的文字;哪怕只是喝下一杯白开水,也可以感到它带给你的清凉和舒适……

差点忘了,我小时候曾有一个奇妙的体验,在这儿和你分享一下。早晨,拨开一棵白菜,只留其中的菜心部分,然后把它种在花盆里,浇上水放在阳光底下;中午时,坐在它旁边晒太阳,你会听见花盆中发出非常奇异的响动。嘘——仔细听,那是生命在伸懒腰呢……

>> “抑郁”心理气象播报——状态篇

在持续一段时间的“抑郁”寒流之后,天气骤然变冷。在注意防寒的同时,大家还要加强“觉察力”的锻炼,以免被冻伤、冻僵。

觉察力程度:55%以上

心理伤害度:40%左右

社会回避度:50%左右

当我们陷入一种情绪、情感体验中时间过长,就会被拖入一种状态,这时候,我们就像是迈进了泥潭中,自我的觉察力渐渐被脚下的泥泞分散,等反应过来时,我们往往已经很难再拔腿抽身了。

一提到状态,通常都是指一种直觉上的感受。可能并没有具体的事件或表象去印证某种状态的存在,而我们仅仅是凭借直觉,便可以很容易发现所谓的“状态”。比如,我们会说某个人近来状态不错,财运亨通,炒股赚了不少;或是,某某的精神状态很好,总是那么容光焕发;也可能,一早起来我们就是觉得心情很不错,看什么都很顺眼,一天顺顺利利地就过完了;或者从昨晚就没睡好,心情很糟糕,觉得谁都跟自己过不去,这一天下来,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啊!

这些都是心理的状态,是我们的身心在整体范畴上透露出的一种感觉。而具体到抑郁来说,那是一种涣散的、整体下沉的状态,整体上感觉生命力非常微弱,使人体验到一种枯萎的、飘落的空虚。严重时甚至会想到一了百了,放弃生命。

处在这种状态之中,人会有意地去回避人群、回避社会,喜欢自己待在一个很封闭的地方,对生活无所谓、没有任何需求和欲望,会感觉到身体很无力、疲乏,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整体的环境都不会很明亮,房门紧闭,不喜欢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而且,这种状态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理黑洞,将周围的正向能量统统吸进其中。因此,旁人会潜意识地“有意”回避处在抑郁状态中的人。周围的人会感到不想靠近这个人,不想与他交流,会觉得他脸色苍白、没有血色、没有生命力。你会感觉到他可能会有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又很难说清楚。似乎被一团迷雾包围了,走近他就会有危险。

不能多说了,因为我们的觉察力告诉自己,再说下去恐怕你我都要走进去了。这时,对处在抑郁状态中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渐渐恢复他的自我觉察能力。使他能够拨散迷雾,看清自己的状态。

>> “抑郁”心理气象播报——重症篇

随着“抑郁”冷空气的不断侵袭,已经让人体验到了天寒地冻的感觉。近来,将会有一场强降雪,预计积雪厚度可达30厘米左右。届时,交通将全面受到影响,工厂、学校和各企事业单位将停止一切工作、学习和活动。请大家尽量不要外出,以免发生危险。

觉察力程度:25%以下

心理伤害度:70%左右

社会回避度:80%左右

“抑郁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抑郁,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情绪、思维、行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相应的躯体症状。下面的诊断标准就足以说明其严重性:

1. 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悲伤或空虚的主观体验。

2. 对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显著降低。

3. 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下降,或出现体重明显增加(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

4.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睡眠出现明显障碍:例如噩梦、易醒、睡眠中断后难以入睡等。

5. 几乎每天都有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6. 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倦和缺乏精力。

7. 时常有不切实际的自卑、自责和自罪,觉得自己无用。

8. 思维、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减退。

9. 反复出现死的想法,经常出现自杀的意念,或曾自杀未遂。

这时,单纯依靠心理咨询往往没有什么帮助,既然是一种疾病,就要到专业的医疗部门就诊,并接受专门的药物治疗。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

1. 到有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或精神科就诊。

2. 要在具有处方权的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