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父母的二三事(1)

亲爱的我,你好吗? 作者:《心探索》电子杂志


 

我们采访了三个当事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两个是认为被父母“祸害”过的孩子,一个是认为孩子“祸害”了她的母亲。

每一代人、每一个文化区属的人,都有自己和父母之间独特的故事与内心经历,不管是喜、乐、怨、恨,还是释然、漠然、和谐,每种关系背后都有着属于那个家庭、家族的能量在流动。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 故事一:父亲的强权与专制让我愤怒  

姓名:豆婆婆

性别:女

年龄:28

职业:插画师

我是个被放在孤岛会死于憋闷的人,可在家里的我异常沉默,和父母没有什么话说,特别是和父亲。如果他不在家,或许我和母亲还能说上几句。而这样的状态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前后总有个过程。

小的时候放学回家,我总有很多话说,刚开始似乎还有人听,可当我说得正起劲时,眼前这两位最想要和他们分享的人却视我若空气。久而久之,我识趣地不再说什么……当然他们也没有想要主动了解的意思,所以“沟通”这件事在我们家一直是一种荒废的功能,退化后就不再灵光了。致使很多年后我离家工作,父亲不时会跟母亲抱怨说,这个女儿现在什么都不跟我说了,想想小时候,一天到晚跟在我屁股后面跑……

在我们家,没有朋友,只有父母和孩子。父亲只能是父亲,不能做朋友,就是这样的关系,单纯而暴力。这里说的暴力不是拳脚相加,而是一种强硬的服从,是没有平等沟通的冷暴力。当然啦,如果有个脾气暴躁的父亲,遇到不合作就暴打一顿,你再倔强也不得不服从,而这就是我的成长经历。以至于对父亲,我养成了一个不由自主的条件反射——只要他音调稍微高一些,哪怕是在正常地说话,我也会不受控制地发抖。

记得有一次,家里发生暴力事件后,父亲一早摔门离去,母亲给某个长辈打电话说,“要不是我们家女儿坚强,我早就疯了!”在里屋听到这句话,之前当着父亲面都没落泪的我,顷刻间就决堤了。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家,这样的父亲真的太没意思了,为啥别人家父母子女间还可以沟通,我们家就只有集权和专政!所以,那些日子里,母亲总是跟我说,好好学习,高考后就不要留在这里,去省外吧。

长大后工作,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去考公务员。我明白,他觉得女孩有个稳定的工作是最正确的选择,和以前一样,他从来不屑于了解我到底想要做什么。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我也是个执拗的人,对于自己想要的生活非常坚持,我可以容忍你不支持我。可是作为一个父亲,他不但不支持,还经常说些难听的话来打压我,这就比较难以容忍了。 

有一次我忍无可忍,非常严肃地跟他说:“我就不明白,别人家的孩子要是有什么特长,父母巴不得他们能将之发扬光大,还引以为傲,你为什么每次都要泼我冷水,难道不按你说的做就那么罪不可赦?”估计父亲没料到我会这么跟他说话,愣了半晌,一句话没说,进厨房做饭去了。随后,我以为没有引发暴力事件的这次谈话,应该是成功了,他却冷不丁嚷出一句:“随便你,以后你想干什么干什么,什么都别再问我。”或许换了别的人听到这个话会很难受,我却觉得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再好不过,可惜,这永远只能是如果……

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首先你不能否认它,特别它来自父母,是不能被质疑的;其次,事情到了“爱”这个层面就像特赦金牌一样,只能理解,可以反抗却不能责怪……这是我对来自父母那份“爱”的全部理解。

母亲总说,父亲是爱我的……我表示理解,我相信哪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小孩的!可是大学之前,我就记得父亲脾气走火的频率之高让家里总是弥漫着火药味。虽说每次到最后都是我妥协,但一开始就说“我错了”不是我的风格,所以总是被打得遍体鳞伤。这也就算了,我母亲在这个过程中也总是受牵连,之后的好几天,即使是要冒着摔碗扔拖鞋的危险,也要去哄那个始作俑者吃饭,这件事情也是我万万理解不了的。

我不只一次想过,这样的家庭究竟给我带来了些什么影响。因为在人前我还是那个开朗、乐观、热情的人,没有人会相信,只要提到家庭,我就会喘不过气来,我恨自己不够洒脱,做不到置之不理。一面想要解脱,一面又想彻底改善,但是我找不到出口,把自己折磨得周期性崩溃。我告诉自己,算了,这辈子就这样吧,如果哪天我做了母亲,这就是前车之鉴,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