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石油地缘政治大重整(2)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刘锋


与之相呼应的是,美国积极投身于控制全球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战略行动中。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便开始精心布局,在新世纪之初逐步实现了对全球十几条海上输油要道的掌控。这些要道包括:加勒比海航道、好望角航线、佛罗里达海峡、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它是美国多年来觊觎的一个地缘战略要冲。美国对它的关注一直没有中断或消减过。美军曾多次借口打击恐怖主义,要求在马六甲海峡驻军和巡逻,这尤其显现出其急于全面掌控海上石油运输要道的图谋。因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相当于扼住了东亚各国石油输运的咽喉。这对日本与中国两大石油进口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中日两大经济体的海上石油生命线将全部落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保障能源安全等一系列涉及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立刻将摆在中、日两国面前,中国所力图化解的“马六甲困局”也是由此而来,而由石油供应安全所引发的大国间矛盾与冲突将愈发凸显。正如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曾声称的那样,谁控制了石油的流动,谁就能对美国经济,甚至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拥有“钳制力”。但问题是,美国是首当其冲的控制者,而不是被控制者。我们不难理解,实现对全球石油资源战略要冲地区的控制,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攫取和控制石油资源的行动也早已遍及全世界。哪里有石油,美国就与哪里“接壤”。这就是美国长期秉承的石油政治逻辑。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会甘受美国的控制而无动于衷。全球石油资源领域的角逐今后将更加激烈而残酷,各种利益与矛盾的交织将使石油资源领域的博弈大战更加扑朔迷离。事实上,石油争夺战早已不限于国家对决的单一层面。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以及宗教冲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较量越发频繁,与石油资源的争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面上的文明冲突有时候暗合的就是石油资源争夺的本质冲突。这一切都牵动着全球社会的神经,促使着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的整合与演变。

19世纪的大殖民时代,英国曾经倾举国之力,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全球霸权,其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英国因此号称与每个国家接壤。当然,英帝国式的殖民时代早已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冠以各种名头的“新殖民主义”战略以及种种现实的翻版。美国现今奉行的石油地缘政治战略看起来就是“石油版”的新殖民主义。美国与所有产油国接壤,几乎掌控了石油在全球的流动。单从控制其他国家、实现全球霸权的角度看,英美两国的地缘战略布局殊途同归。与英国赤裸裸的殖民方式不同的是,美国的做法看起来更加阴柔与内敛,但收效却一点都不逊色。美国紧扼着全球社会的石油命脉,这一点比控制别国的疆土声名要好很多,更省力而且更切中要害,极具持久的力量。

石油能源中心的转移

正是由于石油独一无二的战略价值,它才会与国际政治如此紧密的结合。现如今,全球社会频频被有关石油政治的重磅新闻所轰炸。伊朗核查久拖未决,伊朗遭攻传言不止;巴以局势持续动荡,以军部队枕戈待旦;非洲油田时常遇袭,恐怖主义阴云不散;美俄石油暗战不断,委内瑞拉大放厥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分明就是一出出石油纷争的火热大戏。而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在连轴式地上演,石油政治的圈子注定不寂寞,人们似乎也已习惯了这种嘈杂与纷扰。但在喧嚣与聒噪的背后,石油能源中心或许已悄然发生着转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