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水源地的变迁(3)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1935年7月,蒋介石发出“陕邮代电”:武昌何主席三十代电,所请老白公路改善工程款30万元应准照拼,惟需查照电将该路加以彻底改善。十堰以西原定路线不佳,应急改线,提高路基;所有桥梁、涵洞、驳岸等项工程,均需加固完善。统限本年底以前一律竣工。除电交通部向财政部领款转拨外,希转饬照办为要。

在蒋介石的严令下,12月12日,湖北省政府第180次委员会决定:

饬令鄂省公路管理局,以13余万元的预算及人民服役的方式,先行简单修复。

原来还是以工代赈,有一点钱,现在所谓“人民服役”,即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强迫当地百姓义务修路。1936年10月,老白公路勉强维持全线通车。老白公路虽然勉强通车,但因工程艰巨,资金不足,时局动荡,工期紧迫,所有工程均为“应时、应事”而作,跨山涉水的桥梁基本未修,为减少工程量,道路基本上采取沿山越溪曲折迂回而行,全路有140处需要车辆涉水而过,每逢雨季,驳岸、堤路、临时桥涵大半被冲毁,交通频频中断。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日寇大举南侵,华北地区迅速陷落,老白公路成为武汉与川、陕联系的唯一陆地通道,随着战局的发展,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要了解老白公路的战略地位,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战局。

1937年7月,日寇迅速占领华北。8月13日,日寇大举进攻上海。蒋介石派出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湘军等大批地方部队共70万人,与日军进行淞沪会战。双方血战三月,中国军队伤亡25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11月19日,日寇在杭州湾的金山卫登陆,欲切断中国军队的后路,11月20日,中国军队被迫撤退,上海沦陷。12月13日,日寇侵占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遇难人数高达30万以上。

1937年9月,日寇进攻山西,11月占领太原,与陕西隔黄河天险相望。12月,华北日寇沿津浦路南下,企图与攻占南京的华中派遣军会合。在日寇的进攻面前,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临阵脱逃,致使黄河防线山东段失守,山东大部陷落,交通要点仅剩鲁南的滕县、台儿庄。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在台儿庄与日军反复争夺,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给予日军精锐叽谷师团毁灭性打击,重创日军精锐第5师团,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也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但这次胜利并没有扭转徐州战场的不利局势。日军从华北大举增援,意图聚歼徐州战场的中国军队。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6月6日占领河南省会开封。为阻断日军的锋芒,6月9日,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阻挡日军南下,同时命令参与徐州会战的中国军队分路撤退。1938年8月至10月,蒋介石投入中国军队110万人与30多万日军在江西、安徽、湖北展开武汉会战。1938年10月21日,日军故技重演,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占领广州,切断中国南海通道。在战局极为不利的情况下,10月25日,国民政府放弃武汉,迁往重庆继续抵抗。参加武汉会战的李宗仁率领以桂系军队为主的第五战区部队沿随枣公路向西,退守湖北老河口,负责扼守川陕通道。

湖北地处华中腹地,北接中原,南连潇湘,西通巴蜀,东邻赣皖,襟江带湖,水上通道长江横贯东西全境,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武汉失守后,东部南部北部尽失敌手,仅剩西部的宜昌、老河口分别扼守长江水道和老白公路,拱卫大后方四川、陕西。老白公路地处湖北西北部,自老河口向西不足百里,便是重重叠叠的秦巴山区,守在老白公路进山咽喉处的便是被称为“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的郧阳。这里北连淅川、邓县直通河南,西接陕西、四川,为湖北西大门的锁钥之地。老白公路在抗战时期地位重要可想而知。但老白公路基础太差,一遇大雨,便出现大面积的损毁,此时,保证老白公路的畅通,已成为事关全局的大事,为此,湖北省当局在老河口成立了老白公路工程处,由专人组织沿线百姓随时维护老白公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