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所理解的策划(5)

策划旋风 作者:王志纲


如果你考虑到,你就能获得成功,甚至有可能获取超额利润。

第三个阶段叫做“概念市场”,现在我的工作室做了很多项目,都是先给大家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被社会接受以后,这个概念所支持的硬件就能被消费对象所接受,基本上是不愁市场的。当时我们面对的就是用家市场,房地产此时已经到了一个哀鸿遍野的地步,如果还是就房地产谈房地产,人们就会产生反感。如何使人们完全接受呢?

只能采取反常规的方法,必须让这个地方聚人气,这就是后来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办学校的原因。这里与广州距离30公里,很偏僻。人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如果说搞商业,人们为什么跑到这里采买东西?如果说搞饭店,人们凭什么跑到这里来吃你的?在变化中把握机会学校1994年6月份刚刚招到三百多名学生时,我问这个老板想不想当顺德的“李嘉诚”?“可能吗?可能吗?!不可能吧!”他问。我说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面前。

他说什么机会?我说现在碧桂园学校肯定成功了,而且成功以后,释放的原子裂变效应,不是一般的几何级数,但是他们这帮董事会成员根本看不见这个前途。按常规思维,大势不好,他们成天想的就是怎么套现,怎么脱身,对前途失望,认为连楼盘都不能盘活,在这地方还办什么学校。思路不合,矛盾就会不少。

为了这个极富创意的项目能够操作成功,也为了减少内耗,我建议他收购这个项目。具体做法是:跟他们摊牌,表明态度,要么就自己干,把它买过来;要么不干,这个总经理自己也不做了。

最后他决定买过来。当时我正在拍一部大片《南方的河》,带着我的班子到全国跑去了。一个月后我在北京,他打电话给我说:“王老师,成功了。”事后他在广州跟我谈,非常简单,因大势不好,原股东方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所以,他仅保证他们能收回原始投资并有适当利润就实现了产权转换。这以后,重打锣鼓另开张,放开手脚,全部按照新的策划思路去操作,结果成功了。

成功之后,他的资产有若干个亿。我相信中国净资产能够超过他的人可能很少,至于所谓的“全国十大首富”,大多是名不副实的!资产很多,但净资产到底有多少?天知道。而且他们的操作方式,我给他们开玩笑地说,叫做“生命在于运动”,一旦不运动,然后水落石出,整个老板都不值钱。这些话是个插曲。这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大家听故事的时候可以自己总结出东西来。商场如战场,有的时候一场大的战役,的确需要从宏观战略上进一步明确,还有就是策划家和操作者之间怎么珠联璧合,这也是涉及到策划思路能否成功的关键。战斗一旦打起来以后还会有很多机遇。如果当时不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实行产权变换的话,几宗扯皮,可能碧桂园仍是一个死火楼盘;即便做起来,他现在还是一个打工皇帝,也许董事局奖他几千万还高兴得不得了呢。

现在,他成功了,不仅项目活了,他更从最先的产权变革中尝到了甜头。

那些股东看了才算明白过来,但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商战中是没有后悔药卖的。所以,策划不是简单地确定一个方案,而是要对整个项目运作过程加以动态的把握,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准确和快速的反应,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策划要多兵种协同作战伴随着碧桂园的成功,在江湖上形成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当时在操作碧桂园的时候,我调集了起码不下10家公司,包括CI公司、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公司、营销公司等。

按广告界人士的话说,这是中国广告界彼此不搭气的同行之间第一次组合。当时我就说你们要不参加组合就退出去,要组合就必须服从统一的策划思路和要求,而且把它分解得非常细,路牌广告就是路牌广告公司做,平面广告就是平面广告公司做,影视广告就是影视广告公司做,公关策划就是公关公司做,CI设计就是CI公司做。

最后事实证明这个组合方法是不错的。

但碧桂园成功以后就形成“五虎争食”的局面,江湖上经常看到很多文章,这个说碧桂园是他们做的,那个也说碧桂园是他们做的。这如同淮海战役打完后,曾参加过战斗的某个团长、营长逢人就说“淮海战役是我打的”那样滑稽。

后来,我的很多朋友对我说,他们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你应该去找他们。我说没有必要。第一他们的确参与过;第二作为广告公司生存也不容易,尽管夸大其词、以偏概全,但客户也愿意承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就让他们去吧。我忙都忙不过来,何苦管这些事呢?策划要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管线”后来在江湖上传的比较多的是一句广告词:“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是我提出来的。当时定位的时候很有意思,碧桂园生活方式究竟用什么样的话来画龙点睛,使它做到我们所说的“一目了然,一见如故,一见钟情”,这就涉及到我们搞CI策划所说的理念设计。这个老板好强,说我想一个广告词,你也想一个广告词,最后我们会面定夺,谁好用谁的。我把广告词想好以后就去了,他说:“王老师,我先讲我为碧桂园生活方式描绘的一个广告词。”

他用广东话讲(我在广东住了十多年,就是广东话讲不好,我学一下),“有钱梗系住碧桂园啦”(意思就是“有钱肯定住碧桂园啦”)。我听完后说,如果这广告词推出来,上亿元的广告费塑造的将是一个暴发户新村的概念,万万用不得。

他问,那你说的是什么呢?我说“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个老板很厉害,一下跳起来说,就是这句了。

今天当很多人回顾这个故事的时候,包括很多顺德人都感慨万千。他们说如果你们预留的管线是“有钱梗系住碧桂园啦”这句广告词的话,那城里人不会去住,高层次的人不会去住,就不会有碧桂园现在这么巨大的无形资产。

这是第一个预留的管线。第二个预留管线是学校。当时学校的广告词提出来是“让父母高枕无忧,让后代再创成功”。同时导入一个VI系统,就是视觉识别系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