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所理解的策划(7)

策划旋风 作者:王志纲


这是一个成大事的企业家的性格,如果辅之以科学的策划,是有可能成功的。最后我临走的时候,这位书记和这位企业家把我留住一个小时,对我说:“王先生这项目该不该上,能不能做,就听你一句话。”

经过认真思考以后,我说可以做。我对区委书记说:“你要的是政治效益,因此这个事情成败对你非常关键,成功了你的开发区就成功,你的罗庄就起步,你要的效益就全有了;失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他(指开发商)是企业家,他要的是经济效益,尽管你们两个要的不一样,但你们是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可谓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我能拿出办法,拿出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包括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最后寻觅到最佳市场爆发点的办法来使这个项目成功。但是需要一系列保障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书记的大力支持。”

书记当即表态说:“我不管他是牛粪蛋,还是驴粪蛋,他只要把我这个地方搅起来,就是黄金蛋。没有人才,我的组织部长就是你的人事部长,没有人公关,我的办公室主任就是你的公关部主任,全派给你了。”书记可以创造很多条件,这也是和这个环境绝对分不开的,他是说干就敢去干的。

最后我对这位企业家说,我给你派一个班子来,用一个月时间来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然后进行软件设计。这样,项目开始启动了。

回去以后,我派了一个班子过去,一个月以后思路出来了,挑战性很强,首先就是做学校。这里有个问题,多少年来,中国人常常被一种习惯的思维所捆绑,特别在搞社区开发的时候,常常是一个很大的社区,500亩、1000亩要配套,学校是配套,幼儿园是配套,医院也是配套,从来没有人换一种思维。当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配套的东西是有可能成为一个项目非常市场化的启动点,不是配套,而是先锋!比如说学校,伴随着整个中国购买力和一部分人消费到达了一定程度以后,一些学校是完全可以产业化操作的,它就可以变为项目前锋,变成一个项目的启动点。

这个道理已经在碧桂园印证了,而今天,要在革命老区的山东临沂再次印证。策划要辩证地看问题,劣势可能变优势要在革命老区干这么一件大事,可不是容易的。

观念的阻碍是最大的困难。项目启动时,可以说有99%的人反对,包括当地的父母官,见了我的面都很客气,喝酒归喝酒,但对项目都表示怀疑。说俺这个地方根本不是广东,怎么可能呢?主管教育的副市长说:办学校是要国家出钱、政府出钱的,几十年都如此,怎么可能企业出几千万去办学校,学校搞不成怎么办?项目的压力非常大。

但是这个时候我就给他们总结个道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世界上存在着一条物质不灭定律,当你们在称赞广东、羡慕广东,说广东这地方肥沃、阳光充足、树苗很容易成活的时候,你们没有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广东由于阳光、雨露充沛,树苗容易成活,但一旦长出来以后就要成林,成林后大家都要分摊雨露阳光,因此,后期的成长是非常艰难而且竞争就是很残酷的。

但像临沂这样的革命老区,一棵树苗要迸出石缝非常困难,一旦迸出来以后,就是一枝独秀,雨露、阳光最后全部集中在它身上。所以只要咬着牙把第一关顶过去,下一步全是阳关大道。

后来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推断。在山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山东不像广东,广东有投资、期货意识,当这个房子还没造起来,只要是看好它,可以先交钱。在山东那里就不是这样,不见兔子不撒鹰,你盖好了我再住进来。有人因此批判说山东人木讷,我说恰恰错了,正如列宁所说的“一个成功的实践,胜过一千打纲领”,正是因为山东人这种厚重,只要你把事情做成了,它的后期回报就像雪崩似的。

为此,我派了一个“洪常青”过去参与这个事情,从软件设计到监理一直到市场的营造,从5月1日学校开工起,同时进行市场拓展。

策划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笑话。当时根据我的理解,因为这个学校的定位很高,所以我要求招生点的布置和各个方面一定要大气、洋气、帅气。但是后来发现了一个问题,老百姓并不理解这一套。一个多月只招到五六十人,而且,所有人都说5月1日才开工,十几万平方米的建筑量,9月1日开学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由于这个老板是建筑业出身,他给我打包票,9月1日肯定能创造一个奇迹,让所有的学生进入这个地方。有了这个保证后,我对工作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非常有趣,比如招生宣传,高档次的招生方式像五星级酒店一样,让农民发怵,不敢进来。后来有人给我建议,说山东这个地方喜欢赶“庙会”,学校招生也要像赶庙会一样,拿几台大卡车,披红挂彩,鼓锣喧天,一个县城一个县城地游行、放喇叭,农民就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