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所理解的策划(8)

策划旋风 作者:王志纲


当时我还不相信,怕砸了牌子,结果搞了一次实践以后,居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沂水县转了一圈以后,几百个农民就来看热闹,一看热闹就问,原来还有这等好事,马上就有几十个人下订金了,这下就鼓舞了所有参与招生的人。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策划在确定大思路以后,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正、完善原有的设计。经过了非常艰苦的努力,到了9月1日终于让临沂人看到了学校,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360人报名,超过了300人,人虽不太多,但应验了我说的一个规律:凭这个学校的唯一性(周围几百平方公里根本没有这种学校),所以尽管它的生源土壤很薄,但总量加起来,也要比广东某一个地区的还多。有了360个以后,即可形成“羊群效应”。另外,筹集到储备金这笔钱,基本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后来这个老板打电话给我,我跟他说,恭喜你,我保证一个月内在你开学以后保证能超过500人。果然,招生规模后来突破500人,教育储备金由原来的10万元涨到现在的12 8万元,学校盖得比碧桂园还漂亮,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不久我从上海回去后,这个老板和区委书记可能还要到广东,已经开始进入第二步的启动。

这个时候,他已预先控制了数千亩地,这是我原来告诉他的预留管线。这块地控制在手里以后,伴随着启动项目的成功,下一步就有可能在这个地方用良性循环的方式形成一个真正的临沂新城。这是下一阶段的事情。

这个项目的成功,在齐鲁大地引起了惊天动地的反应,很多老板、很多企业、很多官员参观。而这个时候我所说的规律就应验了,省委领导,甚至中央领导到了临沂视察,市委书记、市长带他们去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这里。中央领导在广东是不敢去看贵族学校的,怕这样做的话造成不利的政治影响。

到了山东,恰好相反,看了以后大加赞赏,革命老区能有这样的学校,好啊,好啊。

纷纷表态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后期效应就是阳光雨露都往它身上去了,人气越来越旺。

现在这个学校我给它起名叫“双月园学校”,而且马上就会有“双月园社区”了。策划的关键是对每一地域文化的把握这件事的成功从理论上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只要是符合规律的做法,尽管山东和广东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有天壤之别,还是可以做成功的。从碧桂园在广东的成功,到双月园在山东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同样一个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它所产生的结果是全然不一样的。因此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即策划最关键的东西,从根本上、最高层次上讲,是对每一个地方文化板块的把握,对文化神韵的把握。如果不能够把握好这个文化板块和文化神韵,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那是没法做好事情的。

仅仅照搬的话,肯定不行。双月园为什么成功了呢?就是把一般性的规律和特殊性的背景进行了整合,这下子就有了比较好的开端,随后的内容更精彩了。根据我对整个临沂的客观了解,我发现,临沂这个地方是个老城,老城面临着改造的问题,城市有个延伸的问题,延伸的最好办法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一定的区域营造一个新城。

从整个格局来说,罗庄很具有另起炉灶、形成新城的优势,但定位一定要高,靠市场化的力量来滚动。而双月园的启动成功,为临沂新城的产生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新城开发得靠市场流动。有可能滚动起来的原因在哪里呢?拿南京和杭州两个地方来说,南京只能是南京市场,作为房地产的购买者就是南京人,甚至有可能只是南京城墙里面的人;但杭州就不一样,杭州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首先是杭州人购买它,还包括杭州周边,宁绍平原、杭嘉湖甚至温州人,都可能成为这里的买家。再往外延伸至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再远的包括新加坡、香港地区,同杭州有情结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杭州的目标市场。

这里就涉及到对每一个目标市场自身定位和把握。关于罗庄我也有类似的观点。

像临沂这个地方,周边9个专业县,很多农民大户,既然从事商业,从事这个专业,对他来说就面临一个问题,离土离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这个情况下面,临沂本身是个超级集散中心,因此让周边9个县先富起来的人进入这个社区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再往下延伸还有更广泛的市场。因此,就按照这种思维来进行操作,双月园办成一个新城市是完全有可能的。

通过这个实践,使我们对策划的理论作为一门科学的建立更加有把握。策划首先是一门思维的科学,一定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找到它的关键点。策划学也是一门系统科学,轻重缓急非常关键。这个地方可能是这种编队,换一个地方可能是另一种编队。这个地方是前锋,换个地方可能是后卫。这里不仅涉及理论的把握,还涉及实践的把握。

策划从某种角度说,它是一门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在算经济账的时候,也一定要间接性地考虑政治账。政治、经济可以有不同的转换,转换得好,各得其所;转换得不好,互相抵消。这些年我在全中国搞策划,明显地感觉到:在任何一个地方,在把握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近水知鱼性,隔山识鸟音”,一定要对当地的文化底蕴有非常深刻的把握,要想把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套用到中国,肯定会砸锅。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三个性格鲜明的文化板块:珠江文化板块,长江文化板块,黄河文化板块。可以说在这三个板块中,思维方式、决策行为甚至对同一事情的操作方式都有很大差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