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城解惑(2)

策划旋风 作者:王志纲


本来想过这样的生活,但做不到。一般企业家找我有三个过程。第一步,慕名而来。但千万记住,企业家是人中之杰,不是追星族的青少年,像小青年对刘德华、张学友那样,疯狂得恨不得为他们死。而实际情况是,来的人的确都带着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步,过招。

就像医生号脉、诊断,一定要把对方诊断得跳起来,认为“绝了”,心服口服。第三步,一般企业家要求“住院治疗”。这就违背了我的原则,我希望的是80%的“门诊”,15%的“局部治疗”,5%“住院治疗”。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几乎90%要求“住院治疗”。

这样的情况下,尽量把好第一关,实在不行,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思路确定下来后,派一两个助手根据思路去监理跟进,出现问题及时反馈,我再参与会诊、调理,在关键时候、关键问题上参与决策。在跟进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判断、拿出对策,并对原有的方案加以校正,在一定的阶段,再往前走就采用这种办法。但说到底,还是要最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力量,特别是企业家自身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企业家听懂这部戏,企业家相当于制片人,我们是导演和编剧,这样才有可能把这部戏演好。

当然,企业自身力量较弱时,我们有时帮助他们挑选人才,成立策划部,这样既利于与我们的有效合作与配合,从长远来说,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支队伍。问:谈谈您对我国推行建筑监理的看法,尤其是目前缺乏整体策划,监理也处于低级阶段,您认为该如何改进?答:这是个很专业化的问题,建筑监理严格来说我不是内行,但我想借此讲些题外话。这几年通过对整个中国很多项目的策划,特别是对“癌症病人”的救治,深感治癌症是一个亡羊补牢的事情,非常辛苦,本来很多项目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在中国,房地产开发中只注重一个建筑设计,殊不知有比建筑设计更重要的是理念设计。也就是说,要做一个项目时,首先要对其市场定位、文化延伸、消费取向、品牌塑造、无形资产的提升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这个项目不是钢筋加水泥的简单建筑物,而是某个行业和产业的启动点,经过理念设计,才是建筑设计。就像乾隆皇帝下江南,看到很多美不胜收的景物,回去后把建筑师找来,要搞一个圆明园,这叫理念设计,设计师根据这个理念再进行建筑设计。因此,当我们见到圆明园的时候感到很惊奇,居然有很多类似于其他时代的建筑,如哥特时代、意大利时代的建筑。我相信乾隆下江南时去过扬州等地,可能会见到过像扶桑(古代日本)的什么人和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这种类型的人物、这种类似的建筑,才会产生启发他的联想,才有可能“河中无鱼市上有”,才有可能回去后把理念提升出来,充分体现,才会产生“千古一殿”。

秦始皇东行至海边,看到海市蜃楼,回去后提出一个建筑构想即理念设计,建筑师根据他的构想,设计了阿房宫。这种理念设计还是一种帝王的享受或想象。今天我讲的理念设计是一种非常市场化的理念设计。

比如说我们在给安徽芜湖搞一个很大的联动项目。芜湖有一个投资50亿元的长江大桥,号称“长江上铁路、公路桥中全国最大的桥梁”。

对芜湖来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仅要建好桥,而且要通过这个机会让芜湖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甚至延伸到对安徽的二次创业产生作用。

我到芜湖三四次,给他们策划这个联动项目。这个联动项目从建筑学来说,是建一座桥;而从市场角度来说,就是支撑和启动一个文化经济板块的超级支点。这属于理念设计,基本上到了合龙的最后阶段了。我认为,建筑监理先是古为今用找感觉,最后是洋为中用、有的放矢地去寻找一些灵感和启发,最后才是建筑设计、才是的监理。问:我认为南京人好像总在等待人生,王老师对此有什么好的思维来启发南京人的思想呢?答:这可能是青年人的提问。我没有说南京保守,但有一点感觉,这是我的直觉,因为我曾当过记者。

我认为在中国凡扮演过古代都城的地方,大多文化底子厚但又略显保守。最典型的莫过于西安。我原在兰州大学读书,经常把兰州与西安相比,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兰州比西安洋气得多。究其原因,兰州是一个移民城市,有许多外地人,包括上海人、南京人,大都由于各种原因到了那个地方。兰州人有自卑感,总怕不如别人,因此拼命地学别人,以致在正式场合兰州人都讲普通话,而不好意思讲本地话。广东、上海的流行服装,三天后就流行到兰州,其实已经超过了别人,还以为不够,还拼命往前走,使得这个城市很有活力。

而西安刚好相反,一口老陕话,土得掉渣,整个西安人感觉却很好,“六朝古都”嘛。西安在历史厚重感很强的同时,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因此在西北形成了两个非常典型的文化板块:一个是奋起直追的兰州,追过别人还觉得不行还在追;一个是固守一城一地的西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