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哪几年对孩子最重要(4)

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作者:向明


四、12岁,孩子开始不听话了

12岁的豆豆马上就要升初中了,这些天爸爸妈妈正在为这件事四处奔波,他们想让豆豆去市一中上学,因为那里教学质量更好些。可是豆豆却不同意,非要上离家比较近的二中。这不,全家人又因为这件事争论起来了:

“让你上哪儿你就上哪儿,哪儿来的那么多废话,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一中是咱们这儿最好的学校,去了一中考大学就多一份把握。”妈妈是个急性子,训道。

“我就是不去,我就是愿意去二中,教学质量好又怎样?离家那么老远,上学放学的要多走多少路啊?”豆豆丝毫不让步,很有一副和妈妈大吵一架的架势。

“就为了少走几步路你就去那么个破学校,还有没有点出息啊?你看人家隔壁的……”

妈妈要说的名字是小涛,隔壁邻居的孩子,从小很听话,学习也好,妈妈每次教育豆豆的时候都会提到小涛,说小涛怎么怎么听话,怎么怎么好。但这次还没说到这里就被豆豆给打断了:

“小涛是不是?你喜欢他怎么不把他弄过来做你的儿子啊?为什么还生我这么个笨丫头啊?”豆豆很生气,她觉得妈妈总是拿小涛来打击自己,让自己很没面子,其实人和人又能差得了多少呢?小涛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啊?为什么妈妈就总不提呢?她对此很是恼火。

“那又怎么了?你以为我不想啊?我早就……”妈妈显然被激怒了,提高了声音,可是她的话还没说完又被打断了,这次打断她的是豆豆的爸爸。

“行了,行了,你们娘儿俩别吵了,吵得我头都大了,都少说两句,一中还是要去的,豆豆不要闹情绪。”爸爸还想再说几句,可是豆豆不干了。

“我不管,就是不去。”说完气呼呼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再也不出来了。

最后还是奶奶出面把这件事情摆平了,其实豆豆并不是不喜欢一中,只是不喜欢爸爸妈妈总是私下里就决定了她的事情,根本不和她商量一下。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豆豆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开始有叛逆的倾向了。孩子到这个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这种倾向的,这是生理周期的正常反应,父母不要觉得孩子叛逆就是一种不好的表现。这只是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的一种方式罢了,归根结底还是孩子希望大人们能够听得进自己的声音,看得见自己的存在,而不是还像小时候那样,根本无视他们。

当孩子叛逆的时候,作家长的一定要先分析一下具体原因,而不是直接下结论,说孩子不懂事、不理解做父母的苦之类的抱怨的话语。

首先,要想一想,孩子极力反对自己决定的这件事到底是谁更有道理些,如果是自己更有道理的话,那么就换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去和孩子谈;如果是孩子的决定更有道理些,那么就应该向孩子道歉,并表示希望以后能让孩子监督自己。这样,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小很多。

叛逆的最根本原因是话语权的争夺。孩子们萌生自我意识后,渐渐地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了。可是家长们往往无视他们的这种改变,原因也很好理解。中国自古就是宗族式的社会,等级观念较重;同时,人们的亲情观念又决定了不管子女多大,父母都会把他当做孩子。那么,父母看不到孩子个体上的成长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依然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是当初那个牙牙学语的小家伙,认为他们不具备成人的判断水平。

就这样,矛盾产生了。

其实,只要了解了叛逆的心理基础之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相应地找到了。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难的不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摆正态度。家长很少能在具体的行事过程中,抱有一颗淡定的心,去承认孩子的话语权,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日渐长大的孩子弱化了,当成那个曾几何时还在襁褓里的婴儿。

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情感认同;必须要关注到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精神上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叛逆期不和你玩叛逆。

小结 家长要搞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叛逆不是淘气,也不是不听话,其实是孩子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他们是在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在提醒周围的人关注自己,了解到他们的心理之后就很好解决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