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赏识教育,聪明父母的选择(6)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者:王国锋


 赏识是聪明父母必修的一门艺术

我们已经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真要把孩子“夸”好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一位家长说:“我一直很认可赏识教育,并不折不扣地将之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大到学会做家务,小到答对了一道数学题,我都会对孩子大加表扬。可是,孩子却越来越听不进批评了,即使委婉的劝说也会引来孩子长时间的不高兴,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孩子也很容易自暴自弃。”

其实,这位家长的烦恼并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于大多数家长没有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正如人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成分,每天大鱼大肉而缺少蔬菜素食不利于人的成长一样,天天面对阳光、鲜花、掌声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往往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家庭或者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运用不当,或者滥用,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也可能会造成教育的灾难。“适量”的赏识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但“过度”的赏识则是一种溺爱,一种对孩子成长的伤害。

因此,不要把赏识简简单单地认为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应把赏识当做为人父母必修的一门艺术。修炼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甚至可以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命运。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在赏识孩子的时候应做到“六忌六宜”。

忌千篇一律,宜因人而异我们常会听到父母说:“孩子,你真棒!”“对,孩子你真好!”这样的公式化了的、千篇一律的赏识,偶尔试试倒也无妨,但长期使用则会让孩子觉得你的赏识空洞而缺乏诚意。孩子千差万别,赏识也应因人而异。成绩好的赏识他的睿智,暂时不够好的可赏识他的勇气;好动的赏识他的活泼,静默的可赏识他的沉稳;胆大的赏识他的无畏,胆小的可赏识他的谨慎;在待人接物上慷慨的要赏识,节俭的也要赏识。

忌姑息迁就,宜奖惩结合在现实中,有些父母片面理解赏识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以为只有捧在手里、含在嘴里、不给半点批评就是尊重和赏识。于是,在孩子犯一些错误时也一味姑息迁就。父母一定要明白:赏识孩子不全是褒扬激励,有时赏识也需要必要的批评,甚至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奖惩结合的赏识,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好孩子。

忌忽冷忽热,宜持之以恒有些父母平时对孩子赏识,临近考试或者一些关键的时刻,便又回到老路上去,对孩子少了赏识、多了抱怨;少了耐心、多了急躁。

父母的心情成了赏识的晴雨表,今天心情好,春风拂面,微笑荡漾;明天心情糟,便拉下面孔,冷若冰霜,对孩子横竖看不上眼,批评指责便接踵而至。父母赏识孩子,应该更多些宽容、理解,多些恒心、毅力,把对孩子的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敢于接近你,认可并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忌急功近利,宜放眼长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期望孩子在短时间内来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但发掘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先后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承认孩子的差异,允许孩子失败,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放眼长远。在期盼的同时多些赏识、多些鼓励。

忌锦上添花,宜雪中送炭不少父母对优秀孩子的赏识往往多些,而对顽皮孩子的赏识则少些;孩子取得成绩时大加赏识,平时则相对吝啬。其实,不只是优秀孩子应该赏识,顽皮孩子更需要激励;不只是取得成绩时需要喝彩,遭受挫折时更渴望加油。其实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受失败时才是更加需要赏识的时候。所以,父母要少一些锦上添花的赏识,使优秀孩子更清醒、更理智;多一些雪中送炭的赏识,让顽皮孩子更坚强、更自信。

忌单兵作战,宜通力协作赏识孩子,父母往往起着带头作用,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没有紧紧跟上?作为对孩子有影响力的其他人物有没有参与进来?如果仅有父母行动起来,那么孩子在父母跟前如沐春风,在爷爷奶奶面前却可能遭遇暴雨,这种景况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所以,赏识孩子必须形成全家参与、大家齐关注的局面,形成赏识的合力。

总之,赏识不是简单的夸奖和赞美,也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用的工具,而是一种关于教育的综合艺术。它还有很多的原则和技巧,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有专门而又详细的阐述,在此不作赘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