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眼世界,解密国外教育(3)

中国家长怎么这么难 作者:何文


英国人

英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和教育底蕴的国家。正因为如此,英国才拥有世界上最早、最优秀的大学和英才教育摇篮的公学,并为世人贡献了一大批教育家和思想家。英国的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影响,是英国整体教育的缩影。

1. 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餐桌教育”了。一般在孩子2 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2.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往往会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英国家长却不这样做。

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 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 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而是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溅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一种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3. 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一个人的自信心的强弱是他能否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常常在欧美的文艺作品中读到这样的话:“孩子,你能行!”这是鼓励孩子充满自信的一句话。英国父母在培养孩子具有自信心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英国的父母不娇纵孩子,不主动替孩子做事,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从而增强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努力让孩子明白,他无须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都有不足,这一次没有做好还有更多的机会,只要肯下工夫,努力尝试,就会感到其乐无穷。英国人就是这样将孩子的自我意识塑造得完美无缺的。

4. 培养孩子的勇气

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英国的家长会向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英国人锻炼孩子勇气的重要办法是鼓励孩子参加探险活动。

5.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英国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往往通过豢养小动物来教育孩子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另外,英国家庭还十分注重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比如多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这样就会使他们感觉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从而主动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进而培养孩子对公众事业和社会的责任心,为今后担当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

6. 注重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英国人认为,娇宠孩子会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极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公共汽车上,人们主动给老人、女士让座,却不主张给孩子让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会让孩子从小就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家长不陪孩子进游乐场。家长常为孩子组织登山、野炊等活动,也是为了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

 日本人

我在日本那几年,一直比较留意日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我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公平意识、集体精神,也特别强调尊重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1. 自理能力的培养

邻居5 岁的女儿田中纪子在幼儿园上大班。每天早晨我去上班都看到她穿戴得整整齐齐,手拎布袋,背着背包,跟着妈妈去幼儿园。

见到我,纪子会弯下腰来,大声问候:“叔叔早上好!”这时,她手中的布袋拖到地上,背上的背包简直“盖”住了幼小的身体。纪子的背包里装着手帕、牙刷、牙膏,吃午饭的勺子、筷子、水杯、水壶,水壶里还灌满了一天喝的水。纪子的布袋里,是几本从幼儿园借来的图画书。

纪子背着重重的行囊,可是她的妈妈却两手空空,与我打过招呼后,只是微笑地看着女儿,从不帮她提一下那重重的背包。

送完女儿后,纪子的妈妈对我说:“纪子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吃早饭、整理书包。女儿整理书包时,我都在一旁仔细观察,有时她往包里装一两件自己的玩具,表明这天她的身体状况不错。而有时借来的图书,一拖几天也没还,这说明她这几天很累。无论她多装玩具,还是暂时没还图书,我从不干涉,也不催她。最多提醒她一下:你借的图书没过期吧?”

“可是纪子毕竟是个孩子呀。”我都开始心疼纪子了。

“作为母亲,我也时常心软。其实帮她做些日常生活小事,更节省我的时间和力气,但那样无法培养她的独立性。况且纪子明年要上小学了,我在有意识地训练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确,日本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强。如小学里供应的午餐,送来时都是整箱整桶的,学生们每天轮流分餐。中午,值班的学生系上围裙、戴上口罩和白色的厨师帽,郑重其事地进入了角色。连老师的饭菜也由他们分配。餐后,值班的学生再把盘子、碗等整理好,搬到教室门外。

再如学校举行文艺会,表演什么节目、谁扮演哪个角色、借演出服装、音乐伴奏等,都是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的。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去请教老师。就是考学这样的大事,也基本上是由自己做主,考公立还是考私立中学、买哪些复习资料、参加什么补习班,孩子们先提出自己的大致方案,再请老师、家长帮忙参谋。日本人能那么自立,与他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2. 公平意识的培养

中岛次郎是我的好朋友,他儿子雅志上小学六年级。有一天我刚好在他家做客,雅志放学回来,进门就喊:“饿死了,饿死了。”

次郎问:“午饭吃的什么啊,这么饿?”

雅志说:“米饭、烤鱼、色拉、牛奶……”

突然,他停住了,过了一会儿才无精打采地说:“还有包子,但我没吃上。”

“为什么?那是你最爱吃的呀。”次郎问。

“今天的主食有包子和米饭,想吃包子的人太多,所以得玩猜拳。”

“猜拳?”我好奇地问。我知道日本的学校极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和公平意识的培养,如学校每年的秋季运动会,从不以个人名义比赛,而是把同年级的孩子分成红、白两个组,进行对抗赛。胜利了是集体的骄傲,他们会抱在一起欢呼雀跃。公平意识则表现在,东西或机会不够分时,采取抽签的方式,抽中的人理所当然地享受,没抽中的人自认运气不佳,但不会闹情绪。

“就是一种游戏,赢了的,就有包子吃。”雅志说,“我开动脑筋,换着花样出石头、剪子、布,前四轮我都赢了,眼看能吃到包子了,可是,在关键的第五轮我输了。”

次郎和我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我问:“你们老师在哪里?”

“老师在教室里呀。”雅志说。

“竞争本身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不仅与个人的努力有关,也有许多客观因素的作用。有人一开始就被淘汰了,这可能是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造成的,但也有人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时失败了,实在很可惜呀。雅志君今天就是这样。”听到我的话,好胜心极强的雅志撅起了嘴巴:“哼,老师玩猜拳赢了,他倒吃上了包子。”

“老师说得对。男子汉要敢作敢为,败了就坦白地承认,不能沉浸在后悔中。重要的是找出失败的原因,汲取经验,以后就一定会成功!”说着,次郎握紧拳头,用力地挥了挥。雅志在爸爸的激励下,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个小英雄似的充满了自信。

我暗暗地佩服那位老师和次郎,他们把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生动地演绎成一个深刻的道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成熟长大。

3. 尊重孩子的隐私

每年3 月中旬,全日本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要陆续举行毕业式活动。因此,元旦一过,应届毕业生们就开始忙碌了——升学考试、排练毕业式上表演的节目、为学校制作纪念品、为新生入学做准备等。

雅志今年小学毕业,也被卷入了忙碌的大潮。

有一天我去他家,看见小家伙一回来就钻进了自己的房间,把门关得紧紧的。不一会儿,雅志把门打开一道缝,伸出头问次郎:“爸爸,你小学毕业时,想些什么?”

次郎愣住了,想了半天道:“考所好中学,穿漂亮衣服。”

“这算什么。”小家伙一脸不满意,又关上了门。

大约过了1 小时,雅志手里扬着几张纸出来了,他得意扬扬地说:“大功告成了!”看我一脸茫然,他解释道:“这上面记载着我的宏图大志。我为自己设计了人生计划,以后干什么工作、何时结婚、生几个孩子、挣多少钱、买什么牌子的汽车、买公寓房还是商品房等。明天全班同学要把自己的人生计划装进一个叫‘记忆罐’的密封罐中,埋在校园的小树林里。我们还约定,30 年后返回学校,挖出‘记忆罐’,看看有多少人实现了梦想。”

我马上想到电视中常播放这类题材的节目。已经成家立业、步入中年的老同学,手捧几十年前留下的宏图大志,回忆儿时的理想抱负,追忆流逝的时光,常常泪流满面,感慨万分。

“真有意义,能让叔叔看看吗?”我说。

“不行,这是我的秘密。”

正说着,门铃响了,是雅志的伙伴来找他去玩,雅志跟着小伙伴们走了,他的“宏图大志”则大大咧咧地放在桌上。次郎远远地瞟了几眼,可以看出,次郎是多想了解儿子的内心,想知道雅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宏图啊!但他还是忍住了。次郎走过去把纸仔细卷起来,并用蓝绸带系上,又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工整地放到了雅志的房间。

不一会儿,雅志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看到纸卷安静地躺在自己的房间,疑惑地看着次郎说:“爸爸,你没偷看吧?”

次郎微笑着说:“这是你的秘密,未经你允许,我当然不会看。”

看到次郎慈爱的目光,雅志笑着跑出去了。

这场景让我感到温馨、高尚,次郎对儿子隐私的尊重,赢得的是孩子对父亲的信任与尊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耐心引导,但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即便年纪很小,也有独立的人格与自尊心。尊重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日本家长这种身体力行的无声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